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和养老市场逐步开放的背景下智慧养老应运而生。自2017年三部委联合制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以来,智慧养老产业的生态系统日渐完善。至此,智慧养老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一个超万亿的市场空间将徐徐展开。
目前,我国智慧养老已形成包括医疗健康电子产品等智能硬件制造、智慧养老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智慧养老平台服务运营等在内的智能健康养老产业链。
通过百度释意可知,智慧养老是指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 、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综合来说,智慧养老的本质就是基于“人”的老年人数据及需求收集及分发。
涉足智慧养老的企业,前端会通过收集老年人日常生活及健康数据,进而设立信息平台,对老年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再针对老年人不同健康需求在后端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限于现阶段的科技水平及养老产业的低成熟度,智慧养老更多是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数据收集及分发,把老年人的客观健康数据和主观需求对接给专业的人员。
近年来,智慧养老作为一种具有工具属性的服务,为辅助老年人独立生活,提供幸福健康晚年作出重要贡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4%。照这样计算,每3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年人,智慧养老潜在人群巨大。
因此,综上来看无论是从顶层设计、刚性需求,还是科技实用性、便利性角度出发,智慧养老和智慧医养都将是未来养老产业的重要力量。咨询公司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高达19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7万亿元,国内市场规模也将由2017年的2.2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万亿元。
巨头抢先布局,“外围”玩家积极入局
从当下我国有涉足养老领域的上市企业来看,养老地产以高达45.7%的比例成为其切入养老市场的首要选择;紧随其后的是选择医养结合、医疗健康进军养老产业,占比18.5%;而选择智慧养老切入的上市公司位列第三,占比17.4%。上述三者是当前上市公司选择进入养老产业的三大领域。
注:其他领域包括老年文娱、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养老投资、养老金融等。
其中,智慧养老在近些年的红利下发展迅速。2017年的一股春风,吹出智慧养老的“千树万树梨花”。《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建立100个以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
正是看好养老产业这一个细分领域的“诱人蛋糕”,多家上市公司悄然布局智慧养老。据亿欧大健康不完全统计,共有31家公司涉足智慧养老产业。从述梳理中不难看出,已有诸多非医疗行业的公司抢先布局智慧养老领域,其中科技和通讯行业转型趋势明显。
海尔集团:全品类家电开启智慧养老
早在2014年,海尔U-home便推出了面向老龄产业的产品设备和技术,并宣布是从解决老人、子女及社区管理人员的角度入手,推出专门针对养老社区的弱电智能化解决方案。如今,海尔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全品类家电解决方案,可一站式解决智慧养老产业的成功转型者。
据了解,目前海尔集团已形成成套智慧解决方案,可深度满足养老产业项目需求,提供基于智慧客厅、智慧厨房等4大物理空间以及全屋用水、全屋安防等7大全屋解决方案,根据养老项目定位以及特殊需求等,让养老生活更便捷。截止到2019年,海尔家电在全国共落地智慧体验中心56个、智慧楼宇193个,智慧社区151个。
中兴通讯:紧跟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
2015年,中兴通讯旗下的中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电信就智慧养老平台建设达成合作,双方以湖南为试点,集综合专业化服务、数据平台、云计算等技术为一体,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解决方案。此次合作,也是国内养老服务企业与网络运营商达成的首个合作案例。
作为国内最早发力智慧养老服务的企业之一,中兴通讯随后紧跟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建立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无缝的集成和医疗信息的共享,构建了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
中国普天:发力远程医疗创新服务模式
2016年,普天围绕国内外远程医疗发展的新趋势,研发出开创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健康行业服务模式,重点开展无拘束生命体征测量、疾病预警、重大慢病决策管理等新技术研究,无拘束生命体征测量设备研制以及远程医疗应用大数据平台开发。
当下,普天“互联网+”智慧医疗和智慧养老的科技创新成果包括:政府监管解决方案、居家养老解决方案、机构养老解决方案和健康养老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未来,普天将计划打造以“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为龙头、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18年7月,普天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解决方案已辐射7省20城市,累计覆盖260多所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
莫急“抢滩”智慧养老,四大瓶颈待破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创业环境利好下,诸多公司已调整业务或聚焦业务到智慧养老领域,但通过分析观察可以看出,我国当前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仍处在市场开拓阶段,多数项目还没有形成清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发展中求突破,在发展中谋创新。受国内信息技术产业与健康养老产业深度融合的刺激,2017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已达2.2万亿元。赛迪顾问数据显示,预计未来三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0%左右,未来5-10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市场将迎全面爆发。
结合目前中国养老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9073”养老结构是典型概括,即90%的老年人多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以获得日间照料;3%的老年人选择在养老机构养老。可以看出,受传统养老习惯和优质养老资源稀缺的双重影响,居家养老占据“大头”。
在这样的养老格局下,科技界尝试把更多“智慧”元素融入养老模式中。当下,智慧养老作为政府买单的项目于创业企业而言,无异是一个“香饽饽”。在健康手环、智能监护仪器等诸多高科技设备环绕下,老年人正越来越多的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但在看似一片“祥和”的蓝海中,其实很多问题逐渐暴漏出来。从整个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链来看,上游智慧健康养老设备供应商承担着为整个产业链提供智能硬件产品、搭建智能软件系统以及应用平台的任务,是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最为核心的环节。
但在我国上游企业的产品层次呈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大部分企业聚集在技术较为低端的产品领域,且竞争激烈,而附加值较高的高端产品领域企业却相对较少。于此业内相关从业者表示,虽然不少在外商已经在国外形成较完善的智慧养老生态,但要真正在国内落地仍需要打破不少机制的障碍。
例如相关政策未能细化落地、市场意识尚未培育起来,行业技术标准不够规范、数据资源共享不易等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智慧养老市场的发展,致使智慧养老产品鱼龙混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对于上述智慧养老问题的存在,从顶层设计出发,加强引导和规范,或不失为良策。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从需求方和供给方展开分析称,由于受到传统观念、文化水平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对于老年人口来说,智慧养老的认知度目前还比较低;其次,对于一些农村的老年人口,在消费理念及能力方面也存在不足。“观念的转变是需求方最大的瓶颈,而供给方的问题是格局和标准的设计。”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发展而言,我国参与智慧养老布局的多数企业还处在投入期,实现盈利的并不多。预计随着时间推移,当前掌握财富最多的50后、60后逐渐进入养老市场,整个市场会有明显改观。
未来智慧养老的角斗场上,或将在产品、资本、服务与定制化能力、灵活响应市场需求等维度上展开新一轮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