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影响养老金的因素有很多,小编来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企业、事业单位养老金到底差在哪?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待遇有三大区别。
一、养老金并轨之前,两者计算方式不同
事业单位和企业目前参加的都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养老保险以后的待遇都是按照“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来对待。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主要和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等相挂钩。
然而,养老金并轨之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较高,主要原因是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与企业职工完全不同。
我们先来看下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方式,是由四个因素加起来,分别是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
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中,我们可以得知,最关键点在于工龄,工龄越长,养老金就会越多。
据了解,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跟职称职务职级以及各地区具体退休补贴标准有直接的关系,事业单位能拿多少退休金主要是按工龄来算,10年按工资的60%,10年到20年按70%,20年到30年按80%,30年到35年按85%,35年以上的按90%来算,加上公职人员的补贴和福利,和在职时的工资相比,相差不多。
而企业职工退休金完全按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养老金的领取标准,退休后领多少养老金与缴费年限长短、缴纳基数高低、缴费工资多少、退休时社会平均工资高低因素有关。
但这已经是过去式了,因为现在养老金几乎已经完成并轨,企事业单位计算退休待遇都用一样的计发方式。现在进入事业单位,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和企业单位没有什么区别。
二、缴费基数不同
我们知道,企业和事业单位人员都是共同选择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纳基数都在28%。具体来看,企业人员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单位为其缴纳20%,自己缴纳8%,但许多企业为了节省用人成本,往往会为职工缴纳最低基数的养老保险,也就是按照60%档来进行缴纳;而事业单位人员通常都是按照100%档进行缴纳。
由此下来,就算企业退休人员和事业退休人员的工龄、退休年份、退休年龄、税前工资相同,但领取的养老金也是有一定差距的。
三、补充养老保险机制不同
机关事业单位在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候,从2014年10月起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机制——职业年金制度。个人按照缴费基数的4%缴费,政府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账,退休时这笔年金会与退休金一起结算发放。
职业年金制度是在基本养老保险以外的额外一份待遇,大约能提供1.5倍的个人账户养老金,25%的全部养老待遇。
企业也有类似的企业年金制度,不过是企业自愿建立的。个人缴费是本人工资的1%~4%,用人单位缴费不超过8%。据了解,2019年末,只有2548万企业职工参加了企业年金制度。
也就是说,与大多数企业退休人员相比,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多了一份年金。
无论如何,养老金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也就是说每月缴费基数越高,工龄越长,缴纳养老保险就越多,退休后每月领取养老金待遇越高。
因此,小编建议大家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缴社保,长缴社保,这样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会更多。有条件的情况下,大家也可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以更好地保障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