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生活>正文

越来越多中国老人享受智慧养老服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7 浏览次数:75
       “我患有脑血栓,它两次救了我的命。”77岁的洛阳独居老人全盛盈指着一部带有SOS紧急呼叫键的黑色手机说。
    自从多年前老伴去世后,全盛盈一直在河南省洛阳市的一间两居室里独自生活,两个女儿远在南方打工。全盛盈疾病缠身,脑血栓导致左半身偏瘫,行动要靠助行器,丧失劳动能力的他每月靠低保生活。
    几年前,洛阳市建起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349呼叫中心。工作人员上门采集了全盛盈的个人信息和健康状况后,免费送来了一部带有紧急救助终端的手机。
    “一天早晨天没亮,我头晕恶心呕吐,怕是脑子出了问题,就赶紧按了手机上的紧急呼叫键,说我脑子不好了,需要救护车。”全盛盈说。
    10分钟左右,载着医护人员的救护车赶到全盛盈家。原来,接到他的呼救电话后,12349呼叫中心座席代表面前的电脑上自动弹屏显示全盛盈个人信息。
    确认他的地址、病史、就近指定医院、子女联系电话等信息后,座席代表迅速联系就近医院。随后,又联系了全盛盈的女儿。受其委托,呼叫中心找了护工帮她照顾父亲。
    除了一键急救服务,12349呼叫中心还为老年人开展名医电话门诊、家政服务、生活帮助等服务。目前洛阳全市已有81万老人入网,2015年呼叫量近300万人次,初步形成了“互联网+照护服务”“互联网+移动医疗”“互联网+老年金融”等特色智慧养老服务。
    一个以12349呼叫平台为依托的“10分钟智慧养老服务圈”正在形成。这一平台背后,提供签约服务支持的是34家医院、8家家政公司、4家律师事务所、500多个商家,以及社区养老中心,数万人正为老人们的衣食住行医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2015年,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6%左右。越来越庞大的老人群体给中国社保制度和社保体系带来挑战。
    “如何通过加快发展养老产业解决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实现小康社会的民生大计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吉林省总商会副会长刘桂凤说。
    “十三五”期间,中国提出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补齐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保障的短板,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也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根深蒂固的传统养老观念影响下,加上目前养老机构不足,“居家养老”模式还是目前中国养老的主渠道,90%的老人将在自己的家中度过晚年。
    近年来,中国各地开始探索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作为试点城市,洛阳市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城市建设中,运用12349呼叫中心、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搭建养老云服务平台,打造“虚拟养老院”,被民政部确定为首批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双试点单位。
    远程照护、高科技智能、大数据分析……国际著名养老机构英国Tunstall集团、台湾卫利集团日前与中科院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署养老战略合作协议。
    三方将依托平行核心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高科技智能设备与互联网,提供远程照护与医疗服务,在海滨城市青岛探索适合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和政策体制的居家养老模式。
    四川省眉山市近日启动“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承诺打造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多样智能的居家养老服务。
    “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一切基于互联网思维,以老人为中心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洛阳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理事长翟红伟说,“老人们的服务需求看似简单却千变万化,而且老人们居住分散,不引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中国的居家养老问题很难解决。”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