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行业观察>正文

摄人生至善美,享一生之所有——记入住燕达养护的作曲家萧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0 浏览次数:82
         ——记作曲家萧冷

萧冷给我们的印象,淡泊而安然。关于萧冷的为人,他的老同学------指挥家卞祖善先生在《我的老同学萧冷》一文中曾提到:“萧冷不因人生之坎坷而随波逐流、老于世故。面对人生和音乐,萧冷的内心始终会满腔热忱。”

常忆月色侵枫亭,一曲琴箫尽天涯

萧老懵懂的青春,从二胡、曼多林(一种弹拨乐器)起步,后进入东北鲁艺文工团。

“当时我正青春年少爱幻想,还不懂人生,不懂艺术;不知道外面世界多大、多宽,更不知道前面的路有多长多曲折。那时,解放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我在腥风血雨的洗礼中走上音乐之路。”

1956年被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录取,此时的萧老,作品和文章就已频频见诸各大报端。大四的期间,萧老写成《东方升起吉祥的太阳》,由当时声乐系的才旦卓玛用藏语演唱并录制成唱片,这也是萧老人生中作品首次被录制成片。之后,他还写了钢琴独奏《西藏舞曲五首》,由同届钢琴系的朱昌平演奏。

“在如火如荼的生活中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多彩和大千世界的美好,这一切令我激动不已,按捺不住的灵感溶化成一行行旋律,像涓涓流水不停息地淌着,由此我开始了歌曲写作生涯。”

萧老的曲作,个人风格极其鲜明,如《帆》《云南的云》等,旋律巧妙,深刻且个性突出;而《水乡歌》《天山驼铃传深情》曲风多样,具有民族特色。乐曲糅合了多种表现手法,呈现出乐队化的效果。作为“我国第四代专业作曲家群中专业基础较好的一位‘能工巧匠’”,萧老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在其作品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萧老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我偏爱精致,喜欢精雕细刻。”相信慢工出细活。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联合征集民乐新作品,萧老在体力、视力不佳的情况下,坚持阅读民乐相关书籍,每天写作两小时,以平均每天完成5小节总谱的进度,用了整整40天谱成《边寨素描》作为参选作品。不得不提的是,在参选的60人里,萧老年纪最长,经验最少,民乐知识最浅薄,作品却能在征选中入围获奖,得到指挥和演奏员的高度评价,着实可贵。

2013年入住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后,闲适的生活激发了萧老更多的创作灵感。离休后的萧老再次走上三尺讲台,在养护中心老年大学里教授五线谱相关知识。之后的歌曲《乡愁》(余光中词)被选进第三十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海上新梦Ⅶ”;2014年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文联“十佳刊物”之一《儿童音乐》上发表童声合唱《学校好》,同年有音乐评论文章《小庙的菩萨终被请到大庙里》发表在《福建艺术》上;2015年创作《宽心谣》《月亮船》;2016年谱曲《海门之恋》。

萧老,用一曲琴箫,诉尽天涯。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在养护中心,活动多种多样,萧老偶尔也会去走走看看,但更多的时候,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着。褪去青壮年时期的不羁,他依然谨守着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本分:言必谨,行必慎。

半生荣辱伴随如履薄冰,千帆过尽后,谦逊平和是一种极佳的生活状态。

萧老年逾八旬,已是耄耋之龄,但是精神状态特别好。讲起自己的养生之道,萧老那是如数家珍。作息规律,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心态,是他养生的不二法门,在他看来,生活就该是怡然自得的样子:养护中心的园子里散散步,看看景,和邻居聊聊天,定期去旁边燕达医院做个例行检查,简单却很舒心。

如今的萧老,依然在音乐之路上行走:

“只要我的头脑还清晰,创作激情依然萌发,我的笔就不停歇。”

即便在自己最艰难的时期,萧老的创作也从不间断,曾写就《江南春早》《南疆舞曲》这样的佳作。

岁月蹉跎改变了生活原有的模样,却焕发出了更加勃然的生机。萧老的作品,不断得到肯定,其中《云南的云》获《民族之声》奖,并被选入《声乐教学曲选》第七分册----中国当代艺术歌曲;《青草小河边》,被选入高等师范学院合唱、指挥材料;萧老的各种作品集相继出版,他的音乐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我已经习惯了命运的捉弄,但从不沉溺在自怜之中。”

人生起承转合如此玄妙,岂是人为可以妄加断言?一生起落仍不悔,即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半生沉浮半生花,亦无风雨亦无晴。

年轻时候的萧老,不炫众张扬,最大的爱好就是在自己的专属空间里谱写曲子。外人看来,这样的生活难免单一乏味,于萧老而言,却是回忆里最难忘的岁月。

“每当我回忆往昔时,音乐学院的五年时光总是让我最最留恋、最最难以忘怀。绿草如茵的校园,清新高雅的音乐,如诗如画的梦幻,伴我度过了大学生活,充实了我的青年时代。”

至于后来的南北辗转,艰难困顿,萧老轻描淡写。对于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而言,能触动他的,无非就是音乐。

即便在艰难压抑的人生低谷期,萧老也从未想过放弃音乐和生活。对于一名常年醉心于作曲的音乐家而言,唯有艺术,最难将息。因为那是人生在世的使命和追求,恰如其所追寻的:

“一个强烈的决心,以摄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热的欲望,以享受一生之所有。”                            

人物简介:

    萧冷,男,1930出生,吉林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执教18年,国家一级作曲家,发表曲作以及相关音乐评论百余篇。其中《云南的云》获《民族之声》奖,并被选入《声乐教学曲选》;《青草小河边》,被选入高等师范学院合唱、指挥材料;出版作品集《快板与慢板---萧冷器乐作品选》等,歌曲《乡愁》(余光中词)被选进第三十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海上新梦Ⅶ”。入住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后发表作品《乡愁》、《学校好》、《小庙的菩萨终被请到大庙里》、《宽心谣》、《月亮船》、《海门之恋》。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