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惠政策将覆盖养老保险体系三大领域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由保险公司承保的一种商业养老年金保险。居民投保该险种时,所缴纳保险费允许税前列支,养老金积累阶段免税,领取养老金时再缴纳。
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兜底”的基础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商业保险。“目前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费占比达90%,第二、第三支柱保费占比合计10%。第一支柱的缴费率已达28%,远超10%的国际水平,但平均替代率(退休金/退休前工资)则从77%持续下滑到45%左右。因此,加大第二、第三支柱的保障贡献是大势所趋。”华泰证券研究所金融首席分析师罗毅说。
“减税养老”,也是目前国际上采用较多的养老体系税收优惠模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内将推出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这意味着税收优惠将全面覆盖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三大领域。
先投保后缴税,哪部分人最受惠
“个税递延险”在海外的典型计划,是美国著名的“个人退休账户”(IRAS),即个人自愿投资性退休账户。人们在退休前,定期投资一部分钱进入该账户,退休后便能从中获取养老金。1974年设立这一账户的初衷,是为那些没有办法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人提供养老保障,该账户具有税收递延和资产转存功能。截至2013年6月末,将近38%的美国家庭拥有IRAS账户,该账户资产高达6.5万亿美元,占美国退休资产的28%,成为居民养老的重要资金来源。
业内人士测算,1%的税率变化会引起养老金21%的反向变化,即每人少收1元税费,就可以建立20元的养老保险。税收政策对整个社会做大养老保险“蛋糕”的杠杆作用十分明显。现阶段在我国,有多少人愿意减少当期现金收入,去建立税延商业养老账户呢?
“这要看税收抵免是否足以激励投保。”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陈红霞说,需要强化自我保障的人群以工薪阶层为主,按照现行个税条例进行测算,对工薪阶层的“税优敏感”得出如下推测:税前月收入4269元以下的人群不需要纳税,不受税延政策影响;税前月收入4269—6098元的人群,适用税率为3%,投保后每月初始费用扣费率大于3%,可能无法刺激投保意愿;税前收入6098—9756元的人群,超额累计最高档税率为10%,这部分人群有现金流比较紧张的特征,考虑到初始扣费,投保意愿可能不强;税前月收入9756元以上的人群,超额累进税率最高20%以上,投保节税效果明显,是对税延养老政策最敏感的人群。
财政部数据显示,个税税率2011年9月调整后,工薪阶层的纳税人数由8400万人减至2400万人。“假设2400万人中10%属于税延试点的税优敏感人群,那么将有240万人从中受益。现阶段税延政策最大的看点,是为保险业提供了中高端人群切入点。”陈红霞说。
寿险业能否迎来“精彩一跃”
“假设个人月缴500元、税率为20%,按上海市目前居民收入情况测算,该政策在上海市推行第一年,就可以贡献保费29亿元。按上海占全国寿险市场份额反推,全国可以增加保费超过600亿元。”罗毅说,个税递延政策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税收减少的压力并不明显,因此可以判断个税递延政策在上海等地先行试点后,将较快地向全国推广,从而推动寿险业迎来新一轮高增长。
税延政策将不仅助推保险业做大规模,也将推动行业优化保费结构。
与海外保障型险种占主流的情形不同,近年来,我国分红险一家独大,占据了寿险市场70%—80%的份额,传统保障型险种维持在10%左右。“税延政策将改变目前寿险理财型产品占比偏大、期限偏短、保障型险种偏少的市场状况,强化风险保障功能,推动保险业回归保障本质;另一方面,个税递延险的期限长,持续缴费率高,保障了保险公司的续期保费收入水平。此外,这一险种具有期限长、成本约束硬、资金累计效应强等特点,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优化资产配置,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