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想盈利社区养老收益低
随着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希望从中分一杯羹,风投加快了资本运作,地产行业也不例外。自2008年起,保利、远洋、万科等地产巨头就纷纷试水养老地产,中小企业也在此后迅速跟进。然而,在近十年的发展之后,养老地产并没有欣欣向荣,反而面临被人质疑的危机。
昨日,中国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凤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地产商“向钱看”是导致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之一,“中小城市的房地产进入冰封期,库存房不好卖,但地产商总要想办法赚钱吧?对部分人来说,养老地产就是一个卖房的新办法”。朱凤泊表示,养老地产被质疑“噱头大于实质”,正是因为养老地产投资少、回报周期短,开发商看到巨大商机纷纷加入,卖完房、赚到钱就离开,回报率较低但最为重要的养老服务由此被忽视。
针对这一困境,北京市提出要将养老地产调整转型,向社区养老领域发展。但与此相悖的是,部分社会资本对于社区养老的回应不甚积极。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与资金回报有关。
目前,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仅局限于卖房,社区养老却注重后期的建设运营,如配备专业护理人员、开展老年文体活动、老年情感慰藉咨询、家政上门服务等。但矛盾在于,这些项目的运营需要在房子卖出后继续投入大量资金,但回报却很低,这与开发商的利益相违背。
据了解,北京太阳城目前共居住约4000名老人,其中3000余名老人购买了住所产权,享受着社区养老提供的医疗、家政、送餐等服务,并缴纳少量物业费,另有800余名老人租住在太阳城的养老公寓中,按月定期缴费。尽管人数差异较大,但在入住后,租住公寓的800余名老人的缴费数额高于3000余名购房老人,成为了太阳城的主要收入来源。
“太阳城把前期卖房所得的收益都投入到社区后期的运营中了,并且有公寓租金等多方面的收入来源。”北京太阳城养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监郑大忠指出,后期社区的运营成本高,持续时间长,但收益较低,一些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根本负担不起。
配套政策尚有短板
“养老地产到底是社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沙龙伊始,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冯俊就向所有人提了一个问题。环顾一周后,冯俊开口解释道,养老地产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我们既不可能把所有养老责任都要政府来负担,但也不可能都由企业一方承担,因此,政府政策如何鼓励、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产业进行发展,就成为了尤为重要的一点”。
对此,多名专家做出回应,认为我国相关政策零散化、碎片化,是制约社区养老发展的原因之一。“社区养老的盈利模式还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给与配套的优惠政策和实施细则,企业在涉足时就会有所顾虑。”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曾琦指出。而在政策细则出台之后,执行刚性相较于现在也需要有所增加。
事实上,在专家呼吁配套政策的同时,政府已经加快了完善制度的步伐。近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了《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简称“养十条”。这是一套围绕居家养老的老人,在日常生活、看病买药等各个方面制定的完整的措施。但在专家看来,我国政策配套还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
“政府应进一步推动老年产业发展相关的优惠政策,提供财政、税收等各方面的优惠,并接纳社会捐赠。”曾琦说,我国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定区域发展规划,这样才能加速社区养老的发展。
在政府出台配套政策之外,保险的完善也将对社区养老形成有力支持。在本次沙龙上,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反复被人提起。“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是我国老年人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许多老人存在养老刚需,却无力支付高昂的养老费用。对此,曾琦提出,要拓展国际视野,向目前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学习,日本的介护保险制度也是可以借鉴研究的模式之一。
社区养老转型需新思维
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间较短,政府和企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业内目前还比较缺乏成功标杆。鉴于这种情况,创新思维就尤为重要。
最近十分火热的大数据在社区养老中一样适用。沙龙现场有专家提出,要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为目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建设智慧社区,用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打造老年健康生活的新方式。”专家举例称,目前我国已有小区在各个门口设置电子围栏功能,一旦老人走出小区范围,系统就会自动给子女发出提示,以保障老年人的安全。
除了科技创新之外,在社区养老模式方面,北京市民政局也有新主意。今年,北京城六区将试点建成15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这些驿站可以提供日间照料、医疗护理、民族特色餐等各类老年人需要的服务,都建在社区里,老年居民步行15分钟内可以到达。
据了解,为了解决场地困难、租金昂贵等问题,驿站的建设将由政府提供设施,给出相关支持,委托社会力量低成本运营。
今后,如果有开发商想要复制这一模式,单独投资,也可以与养老机构进行合作。江苏澳洋养老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建国分析称,开发商可以借此获得优惠的拿地价格或政府的支持,并以养老为亮点迅速将房子出售,而养老机构则可以拥有更多的客户,在售房结束之后,凭借自己专业能力为购房老人提供后续护理服务,“二者合作,既提高了社区后期的专业服务能力,也减少了开发商的后期资金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肖玮实习记者林子
养老社区大事记
■2014年10月万科在北京推出首个社区化养老服务项目——位于房山窦店的万科.幸福家(窦店)社区养老中心。
■2015年11月保利地产(600048)在北京打造的第一个社区养老项目保利和熹健康生活馆正式开业,自2012年起保利就宣布全链条介入养老产业。
■2016年5月15日中弘控股宣布进军养老行业,已开工建设夏各庄CCRC养老社区项目,并将在2017年10月投入试运营。
■2016年5月18日北京市民政局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新出台的《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简称“养十条”,这是为居家老人制订的完整保护措施。
■2016年5月21日国内首家会员制养老社区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发布了“医养结合”及会员制“走读式养老”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