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养老维权>正文

日式养老离北京老人有多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01 浏览次数:153
              在日前落幕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规模庞大的日本展团和先进的日式养老理念让人印象深刻。其实,一些日本养老品牌已经在几年前就进入北京,有的还开设了日式的养老机构进行“试水”。北京老人能接受日式养老吗?

  差异

  中国重“包办” 日本重“自立”

  在本届“老博会”上,拥有最大展位的日本企业“日医”颇为引人瞩目。“日医”是日本最大护理服务提供商,他们不仅带来了日本老人使用的纸尿裤、轮椅等器具,还带来了先进的养老理念——“介护”。

  严格意义上说,日本的“介护”概念,并不等同于“养老”。“在中国,‘养老’就是照顾老人,但在日本,‘介护’是建立在‘自立支援’的基础之上的。”日医中国事业统括本部的木村文女士介绍,“自立支援”是指老人根据自身具备的能力去做一些事情,并不是所有事情都由护理人员包办。什么都由别人来做,往往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最终老人就会丧失自己去做什么的欲望,日常生活动作能力也会日趋下降,从而陷入卧床不起的恶性连锁反应中。

  “老人正常的身体机能如果老是不用的话,慢慢就会退化。”木村文说,这也是有些中国老人住进养老院后身体“越来越差”的原因之一。而在日式的养老理念中,老人首先会做一个介护评估,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会划分五个不同的等级,来制定介护的方案和内容。从长期的实践来看,“自立支援型”比“保姆型”的养老效果要好,老人能动的这部分机能都被利用起来,动得多了身体状况也会得到改善,对寿命延长也有一定的帮助。

  尝试

  居家前景广 机构发展缓

  针对中国的市场,日医力推的是“上门介护”服务。日医负责人渡会崇介绍,普通的中国老人对介护理念并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们却很乐意在家接受服务。他介绍,在中国的“9073”养老模式中,90%的老人都是居家养老,7%的老人是社区养老,3%的老人是机构养老。上门介护符合这一趋势,而且在成本上具有优势。

  目前,日医在北京主要开展的是介护服务人员培训等业务。像帮助老人如何从床上起身,把老人从床上移乘到轮椅上之类的简单动作,都是有一系列的规程的。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可能会使老人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而经过了介护培训,就可以更有技巧地去照顾老人。此外,日式礼仪也是介护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

  渡会崇说,日医近期将会在北京开展上门介护服务,但短期内没有设立养老机构的计划。

  其实,日式的养老机构在北京也已经出现。2012年10月,日本养老品牌“礼爱”在西四环上河村小区内开办了老年看护服务中心,曾引起过业界不小的轰动。

  礼爱老年看护服务中心负责营销的陈雁兵介绍,这里的床铺、洗护用具以及康复器械均是从日本进口,工作人员也受到过日式护理培训,并且总部还派遣了日籍工作人员过来指导。他介绍,礼爱在护理失能老人、失智老人方面比较先进,不少国内养老机构也前来“取经”。

  但是,日式养老理念在中国仍是起步阶段。几年过去,礼爱在北京仍然只有这一个养老机构。目前这家拥有10张床位的“微型养老院”只有7位老人入住,尚不及工作人员多。陈雁兵坦言,礼爱做的是8小时工作制正规用工情况下的一种实践,目前所做的工作也是为了积累经验。

  专家

  设施容易置 理念不好学

  国安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雪梅曾留学日本,有着在日本养老机构的管理经验。她指出,日本的养老理念重视“以人为本”,国内养老机构在这方面的意识则比较欠缺。近年来,国内很多养老机构都去日本考察,无论是从建设之前的设计,还是无障碍设施以及养老用具的选择,中国都参考了很多日本的经验。

  但是在软件上,国内养老机构引入日式理念的程度并不高。在饮食、护理等方面,国内养老机构和日本的差距还很大。张雪梅表示,日本的“自立支援”理念其实也适用于所有中国老人,国内的养老机构虽然也在学习这种先进理念,但是由于大众的理解程度不同,执行起来并不是那么顺利。“一些家属非常挑剔,他们要求护理人员什么事都为老人做,但这样老人对他人的依赖度会增大,从护理方面讲,并不是良性的循环,而且增加了人力的负担。”她说,大家都觉得日本的养老经验先进,但日式养老的理念要想广泛地被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