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日益严峻,居家养老服务需要不断完善。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2010年顺德区的人口老龄化比例达13.5%,2016年预计达到17.87%,依照这个情况我们做了一个未来15年的分析图,即2030年这一比例 将达到28.23%。”日前顺德区人社部门委托佛山市南海区社会工作学者与学生联会出具顺德首份养老报告,这个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调研表明,人口老龄化已成 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给予高度重视,
一周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的集体学习就强调,要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落地到顺德,随着广东最大的非盈利性养老机构——善耆家园养老院在最近完成一期工程封顶,以及完善各种家居养老等服务模式,一场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已进入快车道。
●南方日报记者 尹辅华
养老项目受区社会创新资金关注
义工通知辖区老人到众善乐融长者服务中心吃可口的素食,这些素食都来自该中心的菜地。大良街道大门社区居委会的老人从去年底,就开始接收这份礼物。
“我们有位老姐妹都搬回勒流居住了,但是到了吃素食那天,她还带着自己的孙女过来和我们聚一聚。”在众善乐融长者服务中心,周名仙(化名)说,有一个老友 的儿子反对她来中心活动,认为家中有饭吃,为什么还要到外面吃。“我那个朋友向家人解释,说出去吃饭主要是儿子平时很忙,她作为空巢老人比较孤独,儿子明 白母亲用意后,主动把她送过来。
作为2015年顺德区扶持镇(街道)社会创新专项资金项目,顺心社工作为众善乐融长者服务中心的负责方日前总结了第一阶段收获。“大门社区专门腾出辖区内 一座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的物业,引入顺心社工组织运营,翻新改造为众善乐融长者服务中心,项目通过爱心素食饭堂为载体,为大门社区的长者提供午间免费 素食,茶余饭后汇聚社区年轻长者组建志愿者队伍,为社区长者(孤寡、贫疾、行动不便无人照顾的长者)提供帮扶,送爱心素食,定期组织公益活动为社区长者送 温暖。”
“该中心利用耕种地,发展爱心农场计划,为素食饭堂提供无公害蔬菜。据统计,参加爱心素食2960人次,参加中心农场开垦有92人次,尤其是还吸引到青年 学生一同参加开垦。”顺心社工组织相关负责人指出,众善乐融长者服务中心通过第一阶段运作,自身筹得资金63568.9元,捐赠物资折算价值11282 元,而就在一个月前,他们还成立众善乐融关爱基金,为该中心募集善款。
这种由社会出钱出力为空巢老人打造的安居之所,解决了公办机构难以完善养老设施的窘困局面,而且让更多的老人通过各种活动实现了“老有所乐”。
据大门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社区现有老年人近1250人,90岁以上近30人,80岁以上近130人,而60—69岁则超过730人,其中残疾老人超过 60人。虽然社区的长者服务机构有星光老年之家、社区退管服务站等,但在众善乐融长者服务中心建立前,辖区没有一间综合性较强的老人康乐中心,社区内长者 的文化娱乐生活相对单一。
近五成顺德老人选择主动空巢
众善乐融长者服务中心能成为顺德区扶持镇(街道)社会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证明即便是“鱼米之乡”的顺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居老人逐渐进入城区养老,空巢老人在顺德已是普遍现象。
南海区社会工作学者与学生联会会长卢施羽,在2012至2015年接受了顺德区人社部门委托,为顺德区出具了首个依托大数据做出的养老状况调查。“我们普查甄别出5989位空巢、失能、失智长者,其中空巢长者达到了4882位。”
在调研过程中,他们发现有47.3%顺德老人在居住方式上选择主动空巢,比例非常高。“为何选择主动空巢,因为老人们有两个想法,即怕子女添麻烦,同时觉 得生活习惯不同、不自由。”卢施羽表示,而那些愿意跟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给出的理由是为了得到子女经济、生活支持。
一旦老人选择主动空巢,意味着他们所需要的社会服务种类会更多。在十大类养老服务需求调查中,主动空巢的老人有74.70%都选择了需要其他人进行家居清洁,不过有45.50%的老人也选择需要人对其精神慰藉。
“全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民办机构有12家,吸收本地适龄的就业人员达500多人;接受上门服务人数为1923人,其中政府资助1686人。”卢施羽认 为,尽管顺德养老服务已有较大发展,但是养老服务的类型单一,专业化不够,比如社区养老服务要从康乐内容为主转型到能进行长期照料。
除上述调研外,当地政府也发现了目前的养老差距,即绝大多数镇街存在养老护理人员招聘难、社会参与度不足等问题。例如,在均安镇,该镇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大多是外地妇女,文化水平较低,年龄偏大,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护理技能和服务水平不足。
■困境
老人养老床位数
低于政府期望值
此次卢施羽的团队针对顺德区空巢、失能、失智长者的生活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对养老服务需求迫切的长者的规模、结构、分布、养老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偏好等内容进行了深度剖析。
报告还对顺德先行药老保障与福利政策的绩效状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善顺德区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最新研究显示,顺德户籍60岁及以上的老人人数占户籍总人口16%,根据国际经验标准,当地已步入老龄化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养老服务需求将大幅增加。
根据调研,顺德的养老现况是家庭养老占66.1%,家庭养老结合居家养老的占19.7%,而机构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比例分别占3.6%和9%,而佛山市目前制定的养老服务规划标准分别是家庭养老占89%,机构养老占4%,社区养老占7%。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全区有15家养老机构,共有床位2851个,入住老年人2225人,平均入住率78%。”卢施羽指出,养老机构的床位比较紧张,达到1151位老人等一个养老床位的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这份养老报告还指出,2015年顺德的养老机构里,千名老人床位数是16.1张,而佛山市政府曾经公布《关于加快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的意见》中指出,到2015年,顺德区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要达到43张。如果具体到10个镇街,勒流、陈村、杏坛、均安等四个镇街的千名老人养老床 位未超过10张,属于养老资源紧缺区域。
“特别是失能的老人,他们很多都躺在床上,就是养老服务的刚需人口。”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永杰对顺德养老事业有研究,他认为,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养老压力,养老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作为顺德民营养老组织代表、广东德耆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王熙福认为,目前顺德的养老服务体系较为单一,以政府为主导的养老事业缺乏灵活性。“今后顺德的养老 事业改革需从放权、让利、改革三方面寻求突破,首先以政府主导的养老服务市场要进一步打开,让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都能充分参与,比如考虑盈利性和非盈利 性养老机构缴税额如何区分。”
■他山之石
南顺养老服务模式
如何探索出新路子
“顺德与南海共享一个岭南文化圈,在养老服务方面有很多共通点,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吸取经验。”陈永杰认为,南海顺德两地的养老模式都不能照搬“北上广”一线城市,要结合本地特色,摸索出一套全新的模式。
据相关数据显示,同样是发展强区,南海老年人口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到2014年底,南海区60岁以上人口数为22.21万,占户籍人口总数17.56%,预计2025年突破34万人。
陈永杰用了最形象的介绍来看待南顺两地人口老龄化愈发突出问题。“周末你来到南海桂城的万科广场,平均每四个背影里就有一个是老年人,这在5年前根本不可想象,这方面顺德人口老龄化跟南海区也差不多了。”
经过数年的基层调查,陈永杰发现,居家养老是介乎于机构养老外一种较受长者欢迎的服务模式,顺德和南海都已经铺开了面向特定长者群体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南海区的居家养老覆盖面窄,服务单一,专业化不足,护工流失率高,调准标准后与顺德还有差距。”
除了养老服务模式外,陈永杰指出,南顺两地要扶持非盈利性养老机构发展。“南海区社会资本在养老服务业活跃程度还比较低,这个方面顺德走得比较快,比如善 耆家园养老院的模式就让人很羡慕,当然社会资本活跃度低是因为养老用地存在争议,以及接受服务的老人对每月服务费支付上限受到约束,仅入住意愿这个数据而 言,南海人较顺德人略看得开,愿意住相对差一点的环境。”
南顺两地养老产业都面对各种困难,陈永杰还指出,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利用一些因素。“近几年南海和顺德正经历着一个经济和社会形态的急速变迁,过去以农业为 主的社会下老人有后辈照顾,但是近二三十年两地急速城市化,农村空巢现象出现,养老需求激增,对此政策需要一个反应期和完善期。我个人认为,养老事业方面 政府首先应把重点放在传统对象上,高端的服务可以由市场去运作。”
“在南海和顺德这样的经济强区,村委会比居委会还多,而且宗族聚居的比例仍然非常大,且城镇社区老人多来自周边乡镇,他们都有退路,如果政府利用好这些条件,两个区域就可以在珠三角摸索出一个新的养老模式。”陈永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