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社区 > 老龄化>正文

老龄化时代,养儿防老还是社会养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6 浏览次数:241
      “养儿防老”是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观念。老年人和子女住在一起,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是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现在,快速的老龄化、越来越大的 养老需求以及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状况的深刻变化,居家养老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家庭结构。近年来,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 期,“421”结构(即4个老人、1对夫妻、1个孩子)渐成主流。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提升,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家庭养老压力越 来越大。

居家养老为湘潭老人首选

在雨湖区八仙桥,每天聚集在这里的老人不计其数。这些老人大多选择居家养老,凑在一块打打麻将、下下棋、唱唱歌,这是他们的日常活动。70多岁的刘 娭毑退休后,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我和老伴的退休工资还算可以,住在一起既可以照顾子女们,一家团圆,我们也不会感到孤单,老了当然要和儿孙一起住 了。”

还有许多老人和刘娭毑想法相近,他们更愿意和子女居住在一起,颐养天年。“养儿防老”的传统孝道伦理在老人心中已根深蒂固。而除此之外,费用不低, 是老人不想去养老机构的重要原因。70岁的苏老告诉我们,他一个月的退休工资才2000元多一点,如果住养老院一个月要1500元左右,再购买日常生活用 品以及应对人情往来,一个月下来所剩无几。

市老龄办主任洪英介绍,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市老人居家养老的大概有97%,这种养老方式是老年人的首选。如果不是子女实在无法照料或者身体不方便,老人都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

湘潭老龄化程度居全省第二

家住河东建设南路的吴先生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女儿现在5岁了。平日里夫妻俩工作都很忙,小孩是双方的老人一起带大的。现在老人年纪大了,身体状况 也大不如从前,和哪边的父母一起住是个很难的选择题。“不管和谁一起住,另外一方的老人就难以顾及,不放心但又分身乏术。”吴先生和妻子对此很为难。

据了解,湘潭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53.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9%,老龄化程度居全省第二,并且每年以将近3%的速度递增。老龄化形势严峻,老龄问题突出。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空巢老人的增多,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怎样让老人安享晚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除了传统观念和费用影响老人选择外,有些老人虽然有条件去养老院,但是他们认为,一般养老院的医疗条件有限,生活也不像在家里自由自在。据了解,目前湘潭的养老机构除市六医院外,其他养老院的医疗条件都比较有限。

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创新

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等现状,都对未来养老机构的建设提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从2014年7月起,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地试点“以房养老”。而在我们湘潭,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等新型的养老模式也正在探索中。

洪英介绍,我市民政部门在做好城镇“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或扶养能力的60周岁及以上 老年人)、农村“五保”和低收入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群体兜底保障服务的基础上,正积极拓展服务对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以推动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 适度普惠型转变。

近几年,我市先后建成了湘潭市、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福利中心和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公办福利机构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楼的建 成,将集中供养城区所有“三无”老人,区级福利中心及城市近郊的乡镇敬老院将被腾挪出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投入1.32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65 所,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开展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2800万元,建成6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建成40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这些养老服务设施投入使用后,新增养老床位6500多张,政府兜底保障的困难老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当前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根据现在的具体情况,我市将医养结合社会化养老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推进 湘潭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特色,在为社会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创新, 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医养结合的养老之路。

目前,通过探索创新,我市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办、民办公助、公建民营、民办民营4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同时多举措全面建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高、中、低档配套的养老服务体系。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