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强调,“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这无疑对我国的老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老龄产业的标准提出了新要求。也正因如此,我国不断通过试点推出“基础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保障标准体系”,形成了老龄创新的发展标准体系。
积极应对“未富先老”
深圳是我国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从1979年8月26日至今走过了不同凡响的发展历程。一个“新移民”城市从诞生到成长,是一个经历风雨的增强“抗体”的过程。锐意创新改革是深圳的内涵,更是核心的竞争力。深圳发展到今天,虽然才成长短短近40年,相对城市人口比较年轻,但第一批来深圳的“开荒牛”们将逐步进入老龄行列。截至2015年年末,深圳老年人口达到120万。银发浪潮加速到来,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已经摆在了深圳市民政局领导和老龄委工作者的面前。深圳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陈亚凯、深圳市老龄委办公室主任高金德在做客《民心桥》栏目时,就相关问题解答了记者和深圳市民关心的问题。
陈亚凯表示,深圳出现人口结构加速老化、老年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等诸多特点。为此,政府通过创新扶持政策,布局养老事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事业,让老年人在深圳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有人认为,深圳号称全国最年轻城市,推进老年人相关项目是否过于“着急”?对此,陈亚凯表示,深圳的确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十多年前深圳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但近年有所上升。深圳的老龄化问题正在逐步显现。他解释,所谓的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如果一个城市60岁以上老人占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7%,那么就可以认定这个城市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截至2014年年底,深圳60岁以上户籍人口达到23万,占户籍人口6.9%。60岁以上非户籍常住人口95万,与户籍老人相加接近120万,占总人口的6.6%。“从这个数据来看,深圳目前压力还不是很大。北京2014年已经达到22%,上海超过28%,广州超过了16%。所以,与北上广相比,深圳的老年化程度还不是很高。”陈亚凯介绍,深圳的老龄化出现一些显著特点:一是人口结构加速老化。从成年型社会到老年型社会,全国平均时间是18年,而深圳是10年左右。根据目前的速度,深圳将在202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二是老年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因为数以百万计的深圳“拓荒牛”正进入退休阶段。三是户籍老人和非户籍老人人口严重倒挂,这和深圳目前的人口结构类似。四是空巢老人多,涉及生活习惯、子女出国等多种原因。五是高龄化趋势突出。2015年深圳人口平均寿命为80岁,高于国家平均寿命。
深圳老年人口增速为何如此之快?以前深圳的老年人口相对较少,所占比例也远远低于全国主要城市。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深圳的平均人口年龄只有27岁,而根据2013年的统计,深圳的人口平均年龄为33.6岁。从成年型社会到老年型社会,全国平均时间是18年,而深圳是10年左右,在从成年社会向老年社会的人口转变过程中,深圳的速度要比全国快很多。此外,还因为数以百万计的深圳“拓荒牛”相继进入退休年龄,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在深圳安家并选择在这里养老。而且,深圳的城市软件、硬件为他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养老条件。
由此可见,老龄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也是深圳城市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首先,深圳的老年人文化非常繁荣,现在的城市广场、社区公园随处可见老年人活动的身影。其次,深圳老年社会组织比较发达,目前在市区两级注册的老年组织1300家,占全市注册社会组织的40%左右,包括文化、科技、健康养生等各类组织。
深圳市老年协会副会长谭家歆表示,深圳老年人口近年来呈井喷式增长,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大批年轻人来到深圳创业、就业后,因为中国人喜欢跟随子女养老的传统,以及儿女需要父母照顾孩子,随子女南下的常住老人逐年增长。二是深圳冬季气候比较暖和,雾霾相对较少,非常适合老年人生活,不少候鸟式老人季节性在深圳居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迅猛发展,家庭和政府都无力负担沉重的养老服务压力,只能靠市场,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因此,我国养老服务需求市场潜力巨大。而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购买力的逐渐增强、老年人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改变,将使我国的养老产业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大。
虽然深圳老年人口比例相对北上广不算很高,但是其领先于全国平均增速,也让未来深圳的养老问题形势格外严峻。而深圳的养老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机构养老床位仅为北京的约1/17、上海的1/20、广州和苏州的1/4,社会养老压力巨大。深圳将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银发浪潮?
从2007年开始,深圳市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建立起了比较规范和相对比较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政府虽然不是养老机构运营和提供长期照顾的主体,但它以间接方式对社会养老机构进行帮扶,凡合法注册、有明确主题,人数达15人以上的老年组织,基本上都可以得到资助,每年资助的老年活动项目上千个。此外,深圳将每年10月定为敬老月,结合重阳节组织各种各样的敬老活动几百项。比如2015年敬老月期间,开展了幸福老人计划、敬老文明号、银龄行动等品牌项目,让老人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十二五”期间,深圳已经先后出台《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意见》、《深圳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011—2020年)》,创新扶持政策,布局养老事业。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事业,发展养老产业。支持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已是当务之急,使社区逐步走向社会化、产业化、规范化,以解决老年人及其家人的实际困难。
发扬创新精神
发展深圳养老服务业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是较为严峻的国家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老年人,把“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作为新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进行部署。
近年来,虽然我国老龄事业发展较快,老龄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思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制机制亟待形成,需要完善养老服务的标准、高技术养老产品质量的标准、调整市场发育的标准、平衡城乡区域的发展标准等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商机。
健康专家张民生提出,必须根据新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深入研究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变化和发展,对养老服务的供给和老龄产业的发展作出相应规划,本着医养结合的原则,把老年人医疗、保健养生、养老服务、精神文化、带病养老等方面的需求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深圳这座“新城市”中所关注的仍然是秉持“创新和国际化”。在每年资助老年活动项目上千个的同时,发挥深圳创新会展业优势,倾力打造第一届深圳国际老龄博览会。以老龄博览会为契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成中国特色老龄社会创新的风向标、全球老龄资源交流对接平台、全民可参与的老龄主题盛会。通过此次老龄博览会,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发展养老产业中来。
另外,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医改任务还很艰巨,必须更好地发挥医保对老年人的保障和对养老服务事业的促进作用,对本届老博会的定位、开放的合作态度经营模式、总目标等进行深化和提升,引进新的合作伙伴,融入新的元素,使之成为“老博会深圳模式”,除在深圳本地每年举办一届老博会外,拟以“老博会深圳模式”在国内其他省市寻求合作伙伴,展开全方位的“会展经济合作”,做大、做强老龄主题盛会,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养老创新、养老发展、养老服务
在养老服务业、产业市场化的今天,社会各个领域也不断呈现出产业转型,不少行业关注到老龄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不断涌现出的老龄金融、老龄科技、老龄智能穿戴、老龄饮食文化、老龄大健康产业、老龄文化产业以及其他衍生品,服务对象是老龄群体。最为重要的是养老创新、养老发展、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邱玫、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李定、深圳市企业联合会执行会长于剑、常务副会长王志国等组委会领导非常关注深圳将要举办的第一届深圳国际老龄博览会。通过深圳老博会的创新发展模式和重要举措不断加深对本届老博会的定位、经营模式、总目标等的深化和提升。
老龄产业发展需要社会公益推动
深圳老博会组委会在“倡导大孝道、大健康文化”理念,形成“线上线下”老博会的新模式,打造“永不落幕的养老服务平台”的同时,紧密结合合作机构,不断引入国内外优秀社会团和组织参加深圳老博会,现场对接参展企业与政府采购项目,并发起成立“老龄行业公益”元素,同时邀请“深圳市福利协会、深圳市慈善会”进行协办指导,在融入金融领域上,组委会与广东省企业投资促进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由该协会联系10家以上金融机构企业参展,为有需要的参展企业现场提供金融支撑。由于内容多、重点突出,“养老服务”境界高、概念清晰;优化商业模式,增强影响力。通过以上机构、组织的积极参与,极大地提升了本届展会的实力和影响力。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市场助力社会,倾力打造中国特色老龄社会创新的风向标、全球老龄资源交流对接平台、全民可参与的平台。
事业+产业+金融、线下+线上,为企业拓展营销渠道、解决融资、跨界整合等需要提供深度服务。境界高,内容简单、层次明了,目标明确,商业模式丰富。目前,各领域资源对接基本完成,场馆规划布局已拟出具体方案,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执行深圳老博会的各项工作。深圳再次成为改革先行者,老龄产业驶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我国人口老龄化基数大、增速快、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问题凸显;城乡老龄人口不平衡,空巢、失能现象加剧,这给我国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深圳,以年轻活力形象著称,为应对“银发浪潮”,致力打造养老产业化并以创新实践为全国老龄产业“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从福利事业到老龄产业,资本市场的进入,养老消费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大势所趋。深圳将再一次走到改革先行者的前端,无疑会让老龄产业驶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创新演绎展会新风向
深圳老博会在展会创新方面拿出九大举措,区别于传统的展会形式,同时在展区规划上以产业和事业双重布局,并配套公众互动区设计。以老博会的新模式,打造“养老服务的专业公众型平台”。同时又与多家非营利组织展开合作,由国内数十家非营利组织的优秀社会团体组织参展本届老博会,现场对接参展企业与政府采购项目。
在展会创新方面,聚合老龄事业与老龄产业双动力;聚集政界、学术界、工商业界、老龄研究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家联合会等资源跨界整合;引入第三方专业视角提升展会形象;细节贴近生活,传递持续“有温度”的品牌形象;高峰会议论坛“大家说”、“大家议、社会共同参与”的模式有序推动整体会展。聚焦“互联网+”,助力展商微营销功能;市场潜力信息及时性发布,聚焦资源与创新双驱动;投资商与专业观众开放式双管齐下助推展商经济效益;着重推出特色公益品牌打造。
在展区规划上,体现“以老龄事业为核心,以老龄产业为动力”的层次布局,将整个展会分为“老龄事业主题展区”和“老龄产业主题展区”,并配套公众互动区设计。老龄事业主题展区,将以“十三五”规划的“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老龄产业主题展区,将结合时下热点、老龄产业现有结构分类和地域特色,分别设置“智能养老”、“保健医疗”、“养老地产”、“养老金融”、“生活用品”、“养老旅游”、“深圳专区”、“海外专区”、“中国老龄产业联盟专区”和“综合区”等。
深圳老博会秉承“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市场参与、专业运作、全民共享”的办会模式和“以老龄事业为核心,以老龄产业为动力”的办会思路,做成永不落幕的老博会。努力将深圳老博会打造成“立足深圳、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老龄资源交流对接平台和全民参与的老年主题盛会。
考虑到我国政府当下养老服务和养老金供给能力和专业能力有限,本届深圳老博会尝试借助产业化发展的力量,打造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及供给和完善系统。深圳老博会将集中展现国内外现代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现状;倡导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助推老龄事业和产业资源跨界整合创新模式,开放交流对接,探索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标准,提升资源投放和使用效能。
构建老龄事业和产业综合体
深圳老博会邀请国内外数十家优秀的老龄服务领域社会组织,作为老龄事业的代表方参展,呈现我国当下老龄事业中的发展趋势,官办养老服务、民营社会组织和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以及机构养老服务所承担的重要角色区别和枢纽价值的体现,为老龄产业提供更多渠道和视野,为老年人创造更符合现代服务特征的养老综合服务体系。
深圳老博会采用“互联网+”的模式,打造“线上系统,线下展会”的老龄产业服务综合平台,线上系统方面,为所有参展商独立研发微营销服务工具,通过企业微商城、微营销工具箱、微分销系统的立体组合模式,让企业实现持续的线上交易。同时有微商平台通过微信分享模式为帮助企业持续推广。同步推出的代运营服务更是为企业在人力、从财力上节约成本,解决老龄产业的企业资金少、缺人才、无技术的发展瓶颈。
线下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让健康产品能够入驻到各大小区,打破传统展会走马观花的参展模式,深圳老博会将采用“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延伸,让专业采购商和社会观众在展会期间耳目一新,使各参展者都不虚此行,使整场展会的现场互动效应最大化,使老年群体能够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