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及时监控求助信息,呼叫系统必不可少。
作为国内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海滨城市秦皇岛同时还坐拥丰富的休闲疗养资源。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除计划承接北京高新技术、高端制造、金融机构等功能转移外,秦皇岛将康养产业作为战略产业,提出“北戴河国际健康城”的概念。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到来,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关系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近两年来,秦皇岛市在养老产业上下足了功夫,基本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该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框架,下一步则放眼京津乃至全国,喊出了“服务全国2亿老年人”的口号。
个体养老院样本观察:养老是个耐心活儿
“我看你这小伙儿不错,我这个妹子也不错。我今年30多,我妹子比我小几岁,你俩年龄也合适,要是都觉得看得过去,那就抓紧把事儿办了吧。”
在秦皇岛君颐安老院二楼标间门口,杨姨拉着院长张昭君的手,热情地给北京商报记者“做媒”。类似的情景,几乎每天都要重复上演。自称“30多岁”的杨 姨,真实年龄其实是90岁,但她的记忆却似乎永远停留在了人生的某一阶段。医学上,这种症状叫阿尔茨海默症,即通常所说的老年痴呆。“杨姨的特点是喜欢给 人介绍对象,只要一聊这个她就不闹。可是她又记不住这些,今天刚"介绍"过,明天还会接着给你"介绍"。”张昭君笑着说。
在君颐安老院,和杨姨情况相似的老人还有很多。在这家共计有67张床位的养老机构中,目前入住的30名老人基本分为三类:失能、半失能以及老年痴呆患者。
所谓失能,是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评定失能的主要标准为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日常活动,其中全部无法自己完成的为“失能”,部分无法自己完成的为“半失能”。
照顾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处理大小便。张昭君坦言,由于工作性质所限,用工难是养老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像君颐安老院这样以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的机构,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很多前来应聘护理人员的面试者,往往一听到要处理大小便就断然拒绝。
相比较而言,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虽然大多可以生活自理,但由于记忆出现问题,他们经常会干出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对他们的护理难度往往也更大。 “有把窗户当成门直接往外迈腿的,有像小孩子一样随地大小便的,有把被褥枕头往马桶里扔的……”更有甚者,只要看到红色,就马上要动手“灭火”—看到歌舞 节目里有红颜色的背景,就要给电视浇水;看到一楼的招牌上有红色的灯光,打开窗户就往下泼水;甚至有一次,两位老人还互相配合,给高处的电热水器插头浇 水,只因为插头上有个红色的加热提示灯。
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张昭君坦言,早在转型从事养老业之前,自己曾经在北京的一些养老机构考察过,其中包括一些全部是失能老人的机构,因此对类似的情况早有心理准备。
张昭君这个四层小楼原来叫昭君酒店,主要在夏季接待旅游者。考虑到接待游客只有旺季才有客源,再加上看好养老产业,张昭君主动转型,把家庭旅店改成了养老院。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她卖掉了家里的另外两套房,全家都搬进了养老院。
同样是养老,有的养老院只接收可以生活自理的老人,而张昭君却把君颐的接收对象定位为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秦皇岛和北京的客观情况不一样,观念也不一 样,很多人还不能接受机构养老的理念。但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对家庭来说是很大的难题,更需要专门的养老机构。” 张昭君感慨道:“我们为老人做的事,比子女都多得多。”
转做养老后,每天的工作比原来辛苦,收入也不像做旅店一样“短平快”,但张昭君 仍然看好养老产业的未来。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做养老一需要决心,二需要耐心。而她的理想之一,是以后有机会经营一家规模更大、设施更完善的养老机构。“按 我的设想,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要划分区域,可以提高效率;要有足够的活动场地,让老人有条件锻炼;要有自己的菜地,保证每天吃到的都是绿色蔬 菜……”
当养老产业成为发展战略:老龄化是个大话题
如果说张昭君是从个体经营者的角度看好养老产业,那么在秦皇岛市官方层面,养老产业更是上升到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
目前,秦皇岛已经建成的16所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老人为2900人;社会办养老机构在2013年底为19家,入住老人3500人。19所社区居家养老服 务中心和1376个农村“幸福院”也已投入使用,可覆盖城区近万名老年人及十余万名农村老年人。与此同时,投资1.4亿元、内设500张养老床位的市级民 政事业服务中心也正在推进之中。目前,秦皇岛市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持的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成型。
2014年7月,秦皇 岛成为42个“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之一,随后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税费减免、建设运营补贴等方面入手,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 从政策层面,养老机构可以享受税费减免,各种水、电、气、热也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此外还根据床位数量获得建设补贴以及运营补贴。
位 于秦皇岛市海港区的仁德老年公寓由原来的外贸酒店转型为养老,可提供210张床位。在重新装修时,除了设置棋牌室、台球室、音乐之家、阅览室等活动场所, 还新增了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扶手,电梯也增加了刷卡认证功能。公寓里每位老人都佩带移动呼叫器,以便在突发情况下第一时间发出求助信号。
仁德公寓综合办主任郭维啦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公寓中入住的98名老人大多是本地人,还有一小部分是随子女来到秦皇岛。相比起身体的健康,老人们在住进老年公寓之后精神面貌的变化更大。
郭维啦坦言,当前很多家庭还不习惯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大体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子女不愿意,怕人说自己不孝顺,又怕老人想得多;另一种是老人不愿 意,觉得有失落感。”但郭维啦认为,很多时候,老人在家里虽然不会有物质方面的问题,但精神方面却往往难以排遣。很多老人最初只是抱着“试两天”的想法入 住了老年公寓,但这一住下来就再也不愿离开。家属们往往也会惊讶地发现,一直在自己面前“端”着的长辈,在老年公寓住一段时间后,居然也放松地唱起歌跳起 舞来。
立足本地放眼全国:服务2亿老年人
在完善本地养老事业的同时,秦皇岛市面向京津乃至全国的养老产业发展路径也越来越清晰。秦皇岛市明确提出,要在保障全市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打造全国康养示范基地,“承接京津养老资源”,并且“服务全国2亿老年人”。
作为由来已久的避暑胜地,秦皇岛在生态及环境方面的优势明显,既是国内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同时又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秦皇岛年平均气温为 10℃左右,拥有162.7公里海岸线,境内既有优势的海水浴场,同时还有森林和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秦皇岛市土地储备充裕,可以为养老服务 业改革试点提供有力后盾。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秦皇岛在2014年提出,将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高新技术、高端制造以及金 融机构、企业总部方面承接北京功能转移。其中,将在北戴河新区规划20平方公里养老产业片区,引进健康、养生、养老企业,服务对象主要是京津冀客群。不 过,养老片区的概念很快升级为“北戴河国际健康城”,范围也不再限于20平方公里,而是扩大到整个北戴河区。
“北戴河国际健康城”的定 位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健康产业中心”。据介绍,国际健康城在现有医药健康企业、医疗机构的基础上,还将吸引国内外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美容健体等 企业和机构进驻。下一步,将发挥北戴河现有疗养院资源以及北戴河新区土地资源,与北京、天津、广州等地养老机构合作,推行连锁化经营,并推动日本、韩国、 中国香港、新加坡及欧美养老项目在秦皇岛落地。
秦皇岛市民政局福利科科长张如光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作为全国规模的休养疗养基地,北戴河 有各类休养疗养院200多家,休闲疗养床位约4万张,还有中外别墅135栋,这些疗养院目前大多面临改制转型。其中黑龙江疗养院和河北省人事厅培训中心已 经先行一步,有望为其他疗养院的转型提供典型经验。
去年4月,由香港英皇集团捐建的关爱老年中心项目在昌黎签约,项目总投资近3000万元,提供床位608张,可满足高、中、低多层次需求。这也被认为是秦皇岛借助外力发展养老高端市场的有益尝试。
去年12月,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四川攀枝花市举行。作为南方康养产业发展的者,攀枝花市为旅游者提供包括观光、健身、度假、养生、养老等在内的 “1+6”康养旅游产品,吸引了大批外地客源,仅每年冬天到攀枝花过冬的“候鸟老人”就达到3万之多。本次论坛上,秦皇岛市和攀枝花市“一南一北”两个康 养产业发展试验区达成共识,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为全国康养事业探索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