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本市将建成1000家养老驿站,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便利。昨天,市政府新闻办和市民政局联合发布了“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包括: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增长率达10%、享受福利保障儿童占户籍儿童人口比重达6%、护养型床位占总床位数比例达70%、每万人登记备案社会组织数达24个、社会捐赠总量占GDP比重达0.4%、节地生态安葬率达50%等15项具体指标。
养老驿站试点明年扩大范围
“养老是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预计到2020年,本市老年人口将达到400万。”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表示,目前北京有96%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4%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因此推进居家养老发展,重点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驿站仍然是民政部门“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内容。
据李万钧介绍,今年全市计划建设150个社区养老驿站试点,明年将会继续扩大范围,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2000个养老服务驿站和老年活动场站,其中包括1000家养老驿站,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便利条件。
养老驿站其实就是老人家门口的“服务管家”,在服务老人的同时,可为困境儿童、残疾人提供服务。养老服务驿站将提供生活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和心理慰藉六项基本服务,有条件的驿站还可以开展康复护理、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延伸性服务。驿站一般设立10到15张床位,为社区内空巢或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间托养,实施专业照护,也可为有需求的老人开展短期全托,推介和转送需长期托养的老年人到附近的养老院接受全托服务。
同时,民政部门将推进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深度融合,以扭转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的局面。在养老机构方面,本市将合理调整养老机构区域布局和结构,提高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从原有的60%提高至80%,力争到2020年,全市每千名户籍老年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0张,其中70%为护养型床位。
此外,“十三五”期间,本市还将实施一系列幸福养老工程,包括支持餐饮企业、养老机构、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服务驿站等开设老年餐桌,通过“中央厨房+社区配送”等方式,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在街道社区建立心理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精神关爱,力争到2020年,实现老年人精神关怀服务城乡社区(村)全覆盖。
民政资金将通过一卡通发放
据了解,经过部分区县的试点后,本市在“十三五”期间将全面应用“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持卡老年人将可以享受免费乘车、免费参观公园等多项福利待遇。
同时,民政部门还将依托“北京通”平台,建设民政服务“一卡通”。据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新的“一卡通”将整合民政各类救助、福利、奖励、补贴等服务保障内容,建立统一的后台服务支撑体系。“最早的各类救助资金,都是通过现金发放,后来又逐渐转成通过银行卡的方式发放,但中间还是存在一些不是直发的环节。”李红兵说,民政“一卡通”的根本理念,就是要将财政提供的保障资金进行统发,统筹后进行直接发放。
目前民政“一卡通”已经在平谷区开始试点,到2018年,民政的各类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实现社会救助、优抚、老龄等全部民政对象医疗报销的电子即时结算,同时还将探索一卡通集成金融、公交等服务功能,提供更多惠民服务项目,“以减少这些保障对象手拿多张卡的麻烦。”
2020年基本解决因病致贫
“十三五”期间,民政部门将强化兜底保障职能,全面实施精准救助。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董明慧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北京市目前有城乡低保12.7万人,特困人员5339人,在“十二五”时期已经完成了城乡低保标准统筹,目前标准为每人每月800元。
“十三五”时期,本市将制定《北京市社会救助实施办法》以及相关配套政策,不断完善救助家庭居民经济状况的核对系统,确保实现救助对象的精准识别。
此外,还将设立全市统一的社会救助求助热线,健全“救急难”工作机制,实现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构建以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支撑、公益慈善为补充的综合医疗保障体系,到2020年,基本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
在保障儿童福利方面,“十三五”期间将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推进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化改革,逐步扩大儿童福利制度和服务的保障范围,基本形成本市适度普惠儿童福利保障体系。
部分职能部门执法权下放街道
李万钧表示,社区和街道是城市管理体制中的基础单元,但在此前的工作中,街道由于缺少实际执法权,经常面临“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这一窘境。李万钧表示,街道改革的目标,就是把区政府的部分职能下沉到街道去,特别是部分职能部门的执法权,让街道既能看到问题,又能够马上解决这些问题。
“十三五”期间,民政部门将重点推进社区减负,强化自治和服务功能,让群众就近获取各类服务,实施自我管理。
同时,李万钧介绍,“十三五”期间,本市将建立社会组织混合登记管理体制。到2020年,本市将初步建成市、区、街三级社会组织孵化设施体系。其中,市级民政部门建成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每个区建设1个由区民政部门主导的区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力争每个街道(乡镇)建设1个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推进社工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实现持证社工不少于4万人。建设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系统,探索建立黑名单制度。
>>相关新闻
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十三五”老龄事业规划
腾退厂房校舍优先用于养老
京华时报讯(记者卫张宁)8月30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到2020年,本市居家养老将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帮扶,同时还将研究制定居家养老子女护理补贴政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机关企事业单位疏解腾退的厂房、校舍、培训中心等设施,都要优先用于养老服务。
适度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本市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保持98%及以上。规划明确,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增长情况,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合理调整,适度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水平。
同时,将落实国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保障制度,大力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规划还指出,市属国有企业配建的公益性社区公共服务网点,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疏解腾退的厂房、校舍、培训中心等设施,都要优先用于养老服务。同时,支持中央在京单位和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所属的度假村、招待所、疗养院等转型为养老机构,除本系统人员养老外,向社会开放。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整合改造,用于养老服务。
子女居家护理老人有望获补贴
规划指出,本市将开展老年家庭长期照护者关爱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经济困难家庭的长期照护者提供短期休整机会。培训家庭长期照护者,提升照护失能老年人能力。研究制定居家养老子女护理补贴政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
同时,针对高龄、失能老年人的长期居家照护需求,适时将符合规定的护理类和康复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逐步建立面向所有人群、政府分类补贴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2016年至2017年,本市将开展政策性长期照护商业保险试点。2018年至2020年,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此外,规划还提出,将支持建立担保托管中心,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担保、老年人以房反向抵押贷款担保、养老服务机构银行贷款担保、养老服务机构土地租赁托管等服务。
鼓励有实力的养老服务企业在京津冀区域连锁经营。开展社保对接试点,推动医保缴费年限互认,支持和满足京津冀区域内老年人“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