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行业观察>正文

应对老龄化问题需提高劳动生产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19 浏览次数:14
        在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口结构的问题难以逆转,但是倘若我们能够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教育事业,并结合当前全国产业升级的努力,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那么人口问题带来的劳动力绝对数量的短缺就不至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热点述评

当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数据显示,我国18岁到64岁之间的劳动力比例从2010年开始下降,与此同时,1岁到15岁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42%下滑到了今天的16%,落入了联合国认为的严重少子化现象。

少子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红利消失,已经成为中国长期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近期,有关数据分析显示,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我国人口结构 比例严重失调,到2020年,我国将爆发全面的劳动力危机。该分析指出,我国当前的人口状况呈现出少子化、老龄化以及出生人口性别失衡的问题,更预测 2020年前后我国人口危机的全面爆发将会深刻影响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削弱经济发展动力,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开放社会投资进入养老服务业意义重大

在老龄化大潮的背景下,向社会购买养老服务已经成为中国政府亟须解决的问题。李克强总理日前在主持召开各省(区、市)政府负责人促进社会投资健 康发展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仍处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扩大有效投资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乘数效应、结构效应,并可拉动消费和增加就业,是适度扩大 总需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发展的重要方面。要吸引社会投资更多进入养老等社会服务领域,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开放社会投资进入养老服务业意义重大。据介绍,国外的现代养老体系从二战后开始发展,已具有几十年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比如,国外的社会组织 在养老体系中介入非常广泛,大多养老院都已交给社会组织经营。同时,社会组织还带头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行业标准。此外,日本和德国都有专门的养老护理保险, 在日本,养老护理保险的保费大部分由政府出资,老年人交很少的费用就能享受优质服务,中国与之相比,差距很大。

养老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力量远远不够,必须由多方面社会要素参与。照料老年人的事情应该主要由民间组织承担,甚至可以交给宗教组织。因为老 年人需要信仰上的慰藉,而长期以来的观念认为养老只需解决老年人的温饱问题,这是误区。特别是老年人的临终关怀,绝非简单的生活照料问题。当然,放权给社 会组织并不意味着政府推卸责任,政府的责任非常明确,那就是制定规划与宏观政策,特别是投资政策和行业标准等。政府不再承担养老院经营的主要职责,恰恰是 为了加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管理责任。如果政府直接办大量养老院,反而是陷入日常服务和具体管理,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将永远缺乏良好的宏观管 理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养老机构单纯依靠政府或民营资本长期存在的局限性,日前,在民政部、发改委印发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 了以“公建民营”的方式来进行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即公办养老机构尝试“公建民营”模式,政府出资修建养老机构,再通过委托管理、合作运营、购买服务等方 式进行社会化运营。加大民办公助的力度,对规模较大、服务和管理比较规范的大型民办养老机构给予必要的资助。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单靠政府力量,不仅存在难以承受的巨额资金预算问题,同时,公办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备受诟病。若单纯依靠民营资本,一 方面,公益性难以保障,服务价格将一部分老年人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前期投入过大,经营成本过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也限制了资本的介入。而“公建民营”模 式的推进有望改善两者的局限性:其一,确保公益职能并体现价格优势,有利于低收入人群接受;其二,产生财政红利,提高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其三,降低社会 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门槛,合理利用民营机构的相对优势。

综合来看,经过改制后的养老服务机构在经营上的独立性有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改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效率。而对于社会资本而言,由于其基本 建设和经营手续已由政府投资和协助办理,进而减少了前期投入和运营成本,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不过,目前“公建民营”的试点多在一些中小城市进行,对于高 房价制约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一二线城市来说,未来或成为推进的重点。

养老机构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