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需求越来越大,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老龄产业的兴起是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庞大的老年群体和众多的高龄老年人已形成一个特殊消费群体,老人们不仅需要提供大规模的商品保障,也需要大量的生活服务。以满足老年人对商品和服务需求为目标的老龄产业正在兴起、发展,养老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朝阳产业。
一、怎样的养老产业模式能满足大多数老龄人口的需求
养老产业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很多民间资本投入,但大多数养老机构、养老模式在启动时炒得火热,之后就再无声息,可以说养老产业的商业化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方式有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但即使在发达国家,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比例也非常低。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到来的,而中国则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备、经济实力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加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庞大的老年群体和较快的增长速度,使养老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要的社会问题。
中国的养老产业不能脱离中国老龄人口的现状。中国老年学会前会长张文范曾对我国高龄老人的特征描述为“七多七少:女性多,男性少;文盲半文盲多,受教育年限少;丧偶多,身边子女少;经济供养依靠子女多,获得社会保障少;日常照料依靠子女多,社会提供帮助少;闲暇时间多,精神文化生活少;带病多,完全自理少”,与该特征相应的,我国养老产业有着福利性、微利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这一特殊产业在其发展初期所呈现出的特征,一方面因为老年人口收入低,大多数老年人没有能力购买市场化的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国家对养老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在扶持的同时对企业也提出了福利性的要求,这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养老机构必须兼顾福利性,进行微利运作。
养老产品与其他产品一样,也可以分为“公共品”、“私人品”和“准公共品”三大类,其中由政府财政和民政部门免费给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是“公共品”;而“私人品”则是老年人通过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而获得的产品和服务;“准公共品”是指老年人以低于市场价格获得的由特定组织或团体提供的服务。从长期来看,微利化的运作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品只能由政府或特定组织提供,但是必将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提供“私人品”的养老企业才是养老产业化的希望所在。
养老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既有营利性,又有福利性,管理又比较复杂,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法律风险、道德风险。专业化、市场化的养老服务对象只能是高收入的老龄人群,并不能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需要。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依托社会的养老服务才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
不同的养老方式各有利弊:家庭养老的优点是成本低、有情感上的沟通,但是不能享受到专业服务,老年人之间的沟通少,此外给子女带来的压力也很大,对家庭成员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责任。机构养老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随着养老院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可以使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老年人之间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种沟通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但是相应的也缺少了家庭氛围,难以满足老年人对亲情的渴望,也很难完全满足个性化的需求,选择入住的大多是高龄老人、久病老人和孤寡老人,很大一部分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养老借助政策扶持、搭建服务平台,将居家养老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满足了老年人多种情感需求,既满足了老年人留在家里享受亲情的需要,又满足了他们接触社会、享受友情的需求。让老年人在自己长期生活的社区中养老,熟悉的环境能帮助他们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还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减轻政府负担,减少不必要的投入。
二、加大信息化进程,建立养老服务网络平台
目前正处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各种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将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市场潜力巨大的养老产业有机结合,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的。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高效的老龄服务平台,实现养老需求和社区、机构的有效对接。帮助构建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支撑,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亟需大力推动。基于云平台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将成为提升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以老年人需求为基础,以智慧感知终端为手段,以云服务平台为支撑,实现基于云平台的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该类智能化养老平台点对点的信息支持老人的日程生活,包括日程管理的提醒、健康服务信息的提供、医疗等产业链的线上整合等,实现服务订制、在线支付、在线点评、有效控制,有效提高各种养老方式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二是大力发展家用健康检测、治疗、辅助智能终端。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家用健康检测、治疗、辅助智能终端将是社区养老,尤其是家居养老必需的工具,这一方面为老年人的日常健康检测提供便利,提供感觉、体力、认知损害训练辅助以及安全保护;另一方面,可以为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未来可通过远程健康监测管理,融入新思维,进行健康数据采集,通过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档案的管理。通过蓝牙和拍照自动识别功能,将用户个人通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如健康手环)所得的数据上传至云平台,汇总形成个人健康档案,实现实时查询、有效预防,成为老年人的私人健康小顾问。同时将平台发展为老龄产业的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
三是整合更多的养老公寓资源,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让老年人及其家人可以有所选择,并能在不同区域进行交换,随着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旅游养老,衣食住行都在异地的养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兼顾了集健康服务、旅游休闲和文化娱乐。
三、相关建议
1、不断完善国家商业养老配套政策
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养老的政策法规,政策体系正在不断健全,虽然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对养老机构的补贴办法,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障,但我国现行的养老政策体系中,对产业发展的研究并不多,需要建立起关于产业结构、布局和制订配套的体系。前不久刚公布的《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从7月1日起在武汉、广州、上海和北京四个地区开始试点“以房养老”,也有许多制度需要进一步明确。
在加强政策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强化的还有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如何确保享受财政支持的养老机构做好养老服务也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
2、运用金融工具提供多元化服务
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仍在不断探索中,需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集成社区服务、虚拟服务和老年公寓与老年旅游、文化娱乐和再就业的结合,以市场化运作向老年人提供符合其购买能力的服务是我国现有的情况下投资养老产业的契机所在。
3、老年人再就业和义工队伍建设
对于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来说,最为困难的就是收入与成本的匹配,国家虽然对新增床位有一定的补贴但与每张床位的投资相差较大,此外养老机构的运营支出和人力成本都非常大,根据成本所定的价格是中低收入的老年人无法接受的,目前只能锁定健康的高收入人群。这些人通常受过较高程度的文化教育,多数有一技之长,为他们提供发挥余热的平台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并有助于他们的健康,与此同时可以补贴一部分养老费用。因此老年人再就业和义工队伍建设对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