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养老服务>正文

养老服务三大“供给侧创新”助力提质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10 浏览次数:293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老年人的切身感受”将成为评价养老服务质量的标准。

近年来,我国直面养老服务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加紧夯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加大供给侧创新,努力实现“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

医养“联姻”牵引新一轮养老改革

长期以来,养老机构“养老不医护”,医疗机构“治病不养老”,使得老年人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86岁的杨西欧老人住在成都市双流区华孝·颐养居养老院,以前治疗牙痛都要到当地医院输液,来回奔波行动不便。现在,他只需从三楼住所搬进二楼护理院。据了解,该养老院内设华孝护理医院,拥有60张医疗床位,设有中医、康复、内科、营养、检验、放射等科室,养老和医疗实现合二为一。

上海市普陀区社会福利院配有5名专职医护人员和1名药剂师,全权负责234名老人的健康状况。医务室虽小,却设置了检查室、排药室等。药房内老年常见病药品整齐罗列,老人们足不出户,即可接受检查、处方、配药“一条龙”服务,医保结算也已经开通。

“我们还给每位入住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上面会记录血压心率血糖等,包括老人的饮食起居。这些情况会定期整理,在用药、护理级别方面会据此做出调整。”该福利院负责人朱芹说。

根据《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上海将通过政策扶持促成更多的“医养联姻”。到2020年,实现全市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覆盖率及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率覆盖率双双达到100%。

由民政部、卫生计生委牵头推进,目前全国已选取90个地区开展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人力资源部也出台了相关意见,简化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审查,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有条件的养老院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和内设医务室纳入医保定点单位的工作,同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协调发展。

机构嵌进社区“不离家养老”将触手可及

“不离家养老”是很多老年人的期盼,如何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北里社区养老驿站,85岁的张国臣说,老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在驿站长期托管照料,自己身体尚可,每天上午可以过来陪伴老伴,中午在驿站吃饭,下午自由活动。“老伴每月3800元的护理费也可以接受。”

近年来,北京积极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些近在身边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养老照料中心,帮助家庭解决了老年人托养照护的难题,也为居家养老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民政部已联合国家标准委、质检总局发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做出了明确设计。

在人口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的上海,机构养老早已是“一床难求”。2014年下半年起,上海启动长者照护之家试点工作。

上海普陀区万里社区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就是一家“嵌入”社区的微型养老机构:利用街道闲置楼房改造而成,面积1500平方米,主要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和大病出院仍需康复护理或家属需要喘息服务的老年人提供近家的全护理服务。

74岁的陈姓老太告诉记者,老伴是因术后康复需要住进来的,现在康复效果不错,这里的有氧操、读书会等活动让老伴精神状态很好,“都不愿回家了”。

万里社区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负责人胡洁帆介绍,这里不鼓励连续入住,而是着眼于对居家老人进行专业、及时的照护。老人回家后,执业护士还会上门随访,提供健康评估、助餐助浴等照料,真正让老年人“不离家养老”。

从业人员缺口大尚有潜能待激发

当前,人才紧缺是制约我国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的一个普遍问题。据民政部相关部门介绍,由于劳动负荷重、报酬低、缺少晋升空间等问题,养老机构护理员年均流失率在30%左右。一些民营养老院收费低,成本高,无力招收医疗、康复、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技术人才。

为加大养老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拓宽渠道,全国已建成培训基地68家,有134所院校开设了护理专业,多渠道开展岗位培训、在职远程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养老人才提供就业、服务等各类保障。

然而,目前养老人才依然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年龄偏大、流动性大、待遇保障不足。朱芹告诉记者,上海公办养老院护理人员以退休、下岗工人及来沪务工人员为主,优势是长期接受系统培训专业能力强,也能吃苦,弱势则是年龄偏大,不少人自己已步入老年。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文军认为,解决养老人才欠缺又留不住人的问题,需要持久用力,多从生活保障、居住及子女就学等问题入手出台相应措施,使养老护理人员“引得进,留得住”。

二是职业认同感较低。胡洁帆认为,薪酬之外,还需要着力增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责任感,激励更多人进入养老服务行业。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鼓励有条件地方建立通过岗位补贴、以奖代补等扶持政策,加强以全科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养老护理员为重点的人员队伍建设。同时,继续完善现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政策,并加大对养老护理员规范化培训的支持力度。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