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要闻速递>正文

老年人理财易陷入极端 负利率时代如何保护养老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08 浏览次数:13
        春节期间小编看到几家银行门口聚集着许多老年人,当时第一反应是以为他们遭遇了飞单,找银行讨要说法,走上前一问,原来除了一些是存的活期来取现外,大多数是存的定期到期了来办手续的。

活期存款的这里不想多说了,一年利息只有0.35%,基本忽略不计。但定期存款的利息经过几次降息后也不够看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降至1.5%,尽管各家银行在此基础上都有所浮动,但也就1.95%左右。而根据最近一次公布有关数据显示,CPI同比增加2.3%,也就是说通胀跑赢了定期存款,这表明我们在负利率时代。

所以我们通常说到理财时,最起码也是要跑赢通胀才不会亏,不然资产实际上是在无形中缩水。但仍然有这么多老人把钱放在银行吃定期利息,只是让自己的养老钱亏的存比活期少一点,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定存时,几个老人家给出的答案比较一致,主要就是说理财产品看不懂也不会买,外面的骗子太多还是银行比较安全。

其实仔细想来,选择把养老钱存定期虽然不是买理财产品,但也是一种理财方式的选择。选择定期存款虽然很保守,但是安全而且可以随时取出来,虽然拿不到那么多利息,但是胜在流动性好,而且对于一些连老年电话都不太会使用的老年人来说,直接在银行柜台办理确实要方便得多。

虽然互联网金融已经发展了好多年,但是很大一部分老年人的理财方式仍然十分保守,把钱存在银行或者信用合作社成为了他们的首选。但这里面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跑不赢通胀。

举个典型的例子,之前某市的汤奶奶在2001年存入了5000元,十五年后也就是2015年汤奶奶想取出这笔钱的时候,银行以存款时间太长查不到为理由拒绝办理取款,最后还是在几番波折和媒体介入下,才取出来本息一共6900元。要知道,2001年北京四环里面多的是5000一平的房子,但2015年的四环已经涨到了六七万一平。

很多老年人选择极度保守的理财方式,他们甚至都没有办过一张银行卡,只用存折,但还有一些老年人理财观念刚好相反,走进了另一个极端,成为激进的投资人。

这些老年人通过一辈子的财富积累,手里掌握了一定的资金,虽然他们有强烈的投资需求,但由于金融知识的落后和风险识别能力的欠缺,往往陷入各种金融骗局折了“棺材本”。

原始股骗局、石油及贵金属现货交易骗局、邮币卡骗局、虚拟货币诈骗、P2P“骗局”等成了重灾区,有的骗子直接设计针对老年人的理财骗局,用尽各种招数专骗老年人的钱。

有数据显示,老年人中65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最容易上当受骗,除了骗存骗贷,各种所谓高收益的虚假金融产品特别受到他们的青睐。

现在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退休收入有限,退休收入的增速也低于通胀率,老年人理财的需求加剧。对于老年人来说,想到要理财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特别是要注意安全性和流动性,不要相信高收益零风险的理财产品,毕竟养老钱是为了老有所依,如果被骗,安度晚年的基本保障就可能没有了。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如果老年人有理财需求,也应稳妥为上,可以选择购买国债,或者银行自己发行的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会较高一点。如果真想购买其他理财产品,也要尽量选择一些高品质的,比如正规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类产品和信托产品,最好是要有银行托管的,不建议购买收益率超过10%的理财。

如果特别保守,选择定存也不是不行,至少资金安全还能随时取出来,不过建议选择三年或五年期定存,同时对比一下不同银行间的利息差异,一般来说城商行给出的利息会略高于几大国有银行。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