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VIP会员“敲门砖”还是金融游戏的工具?专家直指这一养老模式的潜在风险。记者了解到,传统的“以房养老”模式有需求但推行困难重重,早期的试点目前已处于停滞状态。
营销
养老院用老人住房向银行抵押贷款
“花1000多元享受原先5000多的贵宾服务,其实并不难。”这是普陀区一家民办养老院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的“捷径”,“只要你肯把老人的房子交给我们就可以了。”
花千元享“贵宾待遇”
在这家养老院中,给老人安排了不同待遇的“套餐”,从两人公寓房到九人公寓房不等,价格最便宜的要2600元,最贵的则超过5400元。
记者以家中有老人想入院为由前往暗访,得到了院方人员的热诚接待。当得知老人收入不高,但家中有一套产权房时,对方立马表示,养老院内有一种“以房养老”的模式,完全可以花小钱享受贵宾待遇。
“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老人和我们签订协议,允许养老院向金融机构提出申请,用产权办理抵押贷款。”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贷款额度能达到100万元,则就可以每月1200元的付出享受二人公寓房的待遇,“相当于省去了4000多元。”
为了打消记者顾虑,该工作人员强调道,办理抵押贷款并不会更换产权方,而且每月的本金和利息由养老院来负责偿还,保证不会拖欠。“房还是你的,钱由我们来还,还能享受到VIP,非常划算。”
融资背后暗藏风险
听上去好像很不错,可这种所谓的“以房养老”真得如此便利吗?对此,上海市老年学会秘书长孙鹏镖指出,将老年人房产交于养老院,而并非直接由专业金融机构操作,这其中存在一定风险。更有专家认为,这更多像是民办养老机构投资方的一种融资渠道。
“由于生理心理普遍衰老,老年人对于法律条款的认识存在一定不足。”孙鹏镖表示,尽管产权人没有进行变更,但是抵押贷款的价格是否合理,中间是否有水分,老人很难了解当中的细节,“不排除一些机构或中介联手操纵房价的情况出现。”
另外,一旦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资方出现财政危机,很有可能就会导致拖欠贷款的情况出现。“届时如果陷入到债务纠纷之中,即便此前有过合同协议,对于老人来说仍然是一件麻烦事。”孙鹏镖指出,当前对于“以房养老”并没有详细地法律法规予以保证,同时社会上也缺乏经过政府核准的机构专门从事该业务,老人还需谨慎而行。
现状
“倒按揭”服务4年不到就夭折
拿老人住房产权办理抵押贷款,其实并非传统的“以房养老”模式。所谓“以房养老”,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自己拥有的房产来负担自己的养老支出,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倒按揭”,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老人将自己产权房抵押给金融机构,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从而可以补贴养老所需。
目前,本市户籍老年人口为315.7万人,老年人口比重已达22.5%。据预测,到2015年,老人总量将突破400万,比重接近30%。到2020年末,这个比例可能将达33%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用老年人的不动产来盘活养老消费,不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养老选择,也不失为养老保障的一种有益补充。
早在2007年时,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就曾推出相关服务,不过现在已经停办。为何一个叫好的模式始终在沪难以推广,这其中颇为耐人寻味。
不仅如此,记者调查了沪上多达20多家敬老院,除了这家民办机构之外,无一家有“以房养老”的服务。
潜在纠纷令养老院生畏
提及“以房养老”,敬老院负责人都知道;想办“以房养老”,几乎全都摇头说没有。
“这个业务的推出,太容易产生纠纷了。”宝山区一家敬老院院长告诉记者,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老人子女的态度。即便老人与院方签署了相关协议,但子女通常会以老人“糊涂”为由予以反悔,一旦打起官司,吃亏的往往是敬老院,“花不起那时间。”
徐汇区养老机构指导中心主任陆美玲就坦称,在该区下属的敬老院中,无一曾尝试“以房养老”。“传统的思想观念还是占了主流,不少老人宁愿把住房留给子孙,而不肯将其补贴在养老补贴上。”
“自助养老”早已停办
曾看好“以房养老”服务的,其实不乏专业机构。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就是其中一例,2007年时,该中心推出了“以房自助养老”的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将自有产权房屋出售给中心,并选择在有生之年仍居住在原房屋内,出售房屋的房款在扣除租金、保证金及相关交易费用后全由老人自由支配。
然而,自推出后该服务应者寥寥。记者昨日拨打了公积金管理中心服务热线,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早已经停止办理了”。
租房养老更受青睐
与其相比,靠出租用房费用住进养老院的模式倒是容易被老人接受。在部分养老院中,这样的老人比例可以达到近3成。
“拿租金来付养老院的钱,过世后房子还是子女的。”陆美玲指出,和“倒按揭”相比,“租房养老”由于产权不发生变化,更容易被接受。
不仅如此,一些老人中还诞生出“换房养老”的模式,就是拿一套大房换成两套小房,或是内环房变为外环房,当中产生的差价用于养老补贴。
思考
“以房养老”面临三道槛
“以房养老”在沪究竟是否有市场?这个问题似乎很难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一方面,传统模式几乎都“败走麦城”,而另一方面,却也有养老院对其进行“变种”,期望能吸引老人参与。
老年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养老观念的延续、缺乏专业机构支持以及房屋产权的年限,这些是“以房养老”能否推行的根本阻碍。如果不加以明确和解决,“以房养老”最终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养老观念需要更新
婚姻和房产,是容易导致老年人法律纠纷的两大因素。传统观念中,把自己居住多年的房产抵押给养老院,不给子女,这让许多老年人和年轻人难以承受。
政府银行都需支持
而从金融市场 而言,“倒按揭”实际上是老人和金融机构“对赌”的一种模式,如果没有明确的政策扶持,很可能造成双方互不满意的状况出现。
最简单的一种可能,就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如果房价大幅增高,老人肯定会产生“吃亏”的想法,但如果房价持续走低,则金融机构就会遭遇损失。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加上又没有明确政府政策支持,这使得金融机构都不愿意参与其中。
产权期限亟待明确
另外,还有一个具体的问题,就是目前我国商品房只有70年产权,之后如何续权尚未明确。而大多数老人的住房距离这一期限恰恰最为接近,这让金融机构感到颇为棘手。
“到时候是否需要支付续租金,金额是多少,目前都不能确定。”工行杨浦支行信贷部的一位人士坦称,这种未知数也是阻碍“以房养老”试点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