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6.1%。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认为,“十三五”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高龄和失能老年人数量增加,对老年健康服务的刚性需求不断释放,伴随家庭结构的变化,给老年健康服务带来严峻挑战。原新说:“我们面临的健康问题可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相同预期寿命条件下,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用四个字形容就是“未康先老”,我们老年人的发病率,以及各种慢性病的患病人数,规模是比较大的,就拿阿尔茨海默综合征来说,我们通常称为老年痴呆症,就有600万到800万左右,每年还净增长30万到40万人,像这样的疾病在老年人当中是比较多的,而且我们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据国家老龄委的统计,超过4000万,未来还会增长,所以挑战是非常大的。”
近日出台的《“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大力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保障老年人能够获得适宜的、综合的、连续的整合型健康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同时要做好老年疾病预防工作,推动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认为,中国老龄化进程与城镇化、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相交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原新说:“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在不断提升,我认为在提升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一种身体健康方面的需求,可能精神方面的需求会更加重要,尤其是对老年人,因为在过去三四十年里,中国的家庭空巢和独生子女家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一个急速的特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也会越来越强烈。”
根据这份规划,中国还将推动居家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积极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协同、规范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此前曾表示:“是以机构照顾为主还是以居家社区照顾为主?根据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国际上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显然我们国家的老年人是要在居家和社区为主进行照顾。这就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大医院诊断,基层要进行管理,健康关心、健康促进,老年人的心理照顾,包括一些康复和恢复期都需要在这些机构来做。”
这份规划还提出,支持社会资本进入老年健康产业市场,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兴办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提供老年健康服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北京敬上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社会资本兴办的,集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养老研究为一体的大型公司。公司负责人王禹澈说,公司服务团队能够提供专业优质的养老服务:“我们公司是民间资本参与的股份制企业,主营业务是居家养老,现在很多人家里也用过家政、保姆,但是保姆跟养老护理员他是有本质性的区别的,我们能够做到比他们更专业,让老人能够在家里面,尤其是一些失能失智老人,能够得到很专业的护理。”
规划还提出,要积极发展老年健康产业。推进信息技术支撑健康养老发展,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开展面向家庭、社区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覆盖率和质量效率。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说:“中国很大的一个特色,我们的互联网、物联网,线上线下发展的是非常快的,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智能化的养老,或者说智能化的医疗体系,现在也在不断地发展,比方说医疗的智慧化,我们现在能够通过社区医院的平台,和大医院的专家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就能够接通,实际上就是通过线上邀请一些专家对老年人在基层医院进行会诊。”
根据规划,中国还将进一步加大对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力度,在做好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中老年人医疗救助工作基础上,将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