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要闻速递>正文

“下乡养老”实现多赢值得推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01 浏览次数:140
        本报近日连续关注我市“下乡养老”的探索实践;在栖霞,八卦洲街道外沙村与江苏悦心养老产业集团一家公司达成协议,将租下的村民闲置房屋统一打造成养老院,对外开展“田园式养老”;在江宁,湖熟街道杨家村与省老年医院合作推出“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城里来的老人居住美丽乡村、吃喝专人照料、每天护士巡视,目前这一模式正在其他村庄得到复制……这些案例,让人耳目一新。

        在城里打拼了大半辈子,年老了下乡去归隐林泉、安享晚年,这件事听起来挺美。我的两位距退休还有好几年的同事看了报道后,不无向往地规划起将来下乡养老的种种细节来。我问他们下乡养老的最大好处是什么,他们说“环境好”;再问最大的担心是什么,答案是“配套差”。这两个答案,大体上表达了多数人对下乡养老的实际认知。

        与有的地区专门开发“养老地产”、兴建“养老小镇”等模式相比,我市部分地区正在探索的“下乡养老”,主要利用农村地区的闲置或低效利用的住房作为养老用房,不需要大拆大建,也不需要让原住的村民“被上楼”,这是它的突出特点。在这种模式下,闲置住房资源得到盘活、城里老人尽享田园养老的安逸,运营企业和村民都获得了相应的收益。此外,城里人下乡养老,也能减轻城区养老事业的压力,带动农村的乡村建设、设施完善。如果运行顺利,确实是一项多赢之举。

        近年来,不少地方特别是在大城市郊区,各类“下乡养老”的探索纷纷展开。这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到相当阶段的产物。很难想象,如果不是乡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如果不是乡村的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和文化生活得到了充分改善等,城里老人不会爱上乡村、定居乡村。当然,这不是说广大乡村都有条件吸引和接纳大批城里人来养老。实践表明,最吸引城里人来养老的村庄,往往都是那些离城市不远、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较好、各类设施(特别是医疗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方。这说明,发展“下乡养老”应因地制宜、稳步推开,而不能不顾条件、一哄而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南京60岁以上老人已达130多万,“十三五”期间人口老龄化率将超26%。在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老龄化日渐加深的背景下,“下乡养老”模式前景看好。能否成功推广这一模式,一个重要条件是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要协同配合。“下乡养老”是一种市场行为,但又不仅仅是市场的自发行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具有一定基础的村庄与专业机构合作发展“下乡养老”,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能加快乡村软硬件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城乡融合,可谓一举两得。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