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养老 > 养老资讯>正文

养老护理缺口不补,晚年何处安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14 浏览次数:180
        首届北京失智老人照护服务与管理论文大赛暨论坛在京拉开帷幕,来自专业医院、社工事务所、敬老院、专业院校等多个领域的17名选手,根据实际案例、日常工作以及相关研究,阐述了其对失智老人照护方面的观点。北京青年报记者从赛会上了解到,目前针对老年人,尤其是失智老年人的专业照护人才十分缺乏,本市养老护理员只有7000人,缺口约2.3万。(11月13日《北京青年报》)

       当你老去,走不动了,谁来照顾?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许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国将有超过4200万名失能老人,但养老护理员却出现极大的缺口。以北京为例,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29.2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4.1%,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失智老年人约占5%到6%,而在岗养老护理员仅有7000人左右,缺口达2.3万人。

       不只是北京,各地专业养老护理员都非常紧缺,许多老年人也面临着“晚年何处安放”的困惑。据统计,目前全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100万,其中经过专业训练、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不足10%。按照国际公认的3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计算,我国约需养老护理员1000多万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长期照护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养老护理人才短缺却成为老年服务机构快速增长的瓶颈。一面是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队伍,一面又是养老护理人才供给的不足,两难困境,如何破解?

       其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中央早已在战略上作出部署。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规划提出,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增加老年用品供给等,为“十三五”时期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重要战略窗口期,提升老年人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增进老年人福祉是各级政府的使命和责任。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该拿什么来弥补养老护理员这个巨大缺口?目前,养老护理员普遍存在“三低一高”的问题:学历偏低、收入偏低、社会地位偏低和年龄偏高。由于工作压力大、收入待遇差、缺乏职业认同感,养老护理员往往难招难留,高素质职业化养老护理员的匮乏,不仅直接影响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而且严重制约养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未来养老护理员的缺口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因此,破解老年护理人才缺口的困扰,决心信心必不可少,责任心更是不可或缺。社会的责任是改变对养老护理员的偏见,正视养老护理员的价值,让更多年轻人乐于从事这个职业;政府的责任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养老护理员建立合理薪酬体系,制定工薪指导标准,并督导养老机构落实养老护理员的薪酬待遇,包括为养老护理员缴纳五险一金等;养老机构的责任是畅通从业人员上升通道,建立技能晋级、职称评定、职业津贴等制度,加强考核、评估,提高行业水平,增强职业吸引力。

       “最美不过夕阳红”,只有尽快补上养老护理员的空缺,才能给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一个幸福的晚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养老机构、社会、政府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以父母之心为心,老人安享晚年的愿景就会实现在我们的努力之中。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