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要闻速递>正文

互助养老“时间银行”要避免“坏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9 浏览次数:568
       据报道,养老服务面临老人多、服务人员少的问题,近日,南京推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志愿者可以“存储”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兑换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也能兑换物品和现金。未来全市各个“时间银行”将实现通存通兑,避免“坏账”的出现,运行质量将更加优质完善。

       老人在身体硬朗时照顾别人,将来得到别人的照顾,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互助养老模式。不少老人虽已退休,但六十来岁的年纪,闲着也很无聊,不如抽点时间照顾年纪更大的老人,既献了爱心,又活动了筋骨,还能得到“投资回报”,自己的养老难题提前化解,可谓一举多得。

       但这一模式能否行稳致远,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它是否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实体银行的最大风险是出现坏账乃至挤兑破产,储户的本息打了水漂,“时间银行”也是如此,假如等到志愿者自己老了,这种模式却已不存在,后者服务时间出现“贬值”,找谁去要服务呢?参与者没有长期看好的预期,积极性就会大受影响。

       “时间银行”的最佳抗风险方式,是在更广范围内推广普及。假如一座城市只有不多的几个社区推出此模式,就如涓涓细流一样,让人担心它总有一天因没有源头活水而断流;假如整个城市甚至整个省都统一推出这一模式,由于统筹的层次升高,将来产生“坏账”甚至“破产”的可能性就很小;进一步而言,假如有可能,推出全国性的“时间银行”,就会汇涓成流,产生强大的积聚效应,吸引更多人参与。

       可见,推行“时间银行”,要力求在更大范围内普及,且普及需要兼容,假如不同地方各搞一套,“时间银行”仍呈割裂之势,将来合拢就存在难度。此外,还应考虑人口的流动性,探讨异地存储服务的可能,这也进一步凸显在更广范围普及的必要性。服务的连续性和是否可持续,退出机制是否完善、时间能否转赠等,都对这一模式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都应该认真对待。

       因此,在推行这一模式时,除了要因地制宜制定规则外,更应站在全局的高度,为将来普及提前做好规划和设计,通过调研论证,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普适性的规则,新加入的地区可按这个规则行事,降低普及的难度。或者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而在更广范围内进行统一推广。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