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养老>正文

曹卓君 秦婧:养老产业金融年度报告——面临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30 浏览次数:230
(一)养老产业金融支持政策制定不够精准,难以落地
  纵观国内发布的众多支持养老金融发展的政策,大部分停留在方向引导上,比如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鼓励外国投资者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或鼓励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等,但并没有出台对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进一步细化的措施。
  养老产业金融政策更多是站在金融角度,没有根据养老产业的特性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养老企业或养老项目一般分为建设期和运营期,由于产业的特殊性,企业或项目的运营期对资金的需求量不亚于其在建设期的资金需求,但这部分需求往往不是政策的主要支持方向。另外,养老产业投资回收期长,与之相适应的资本手段较少,政策对投资期限没有明确的鼓励。这都导致政策对养老产业金融支持的精准性较低,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难以落地。
  (二)养老金融市场不成熟,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成熟的大环境下,养老金融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市场环境上来说,存在着金融结构失衡、金融创新乏力等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的主要标准是,优质的企业能随时通过各类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来源、价值投资者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金融产品的价格稳定合理。
  从上文所对养老产业金融市场情况基本介绍可以看出,我国养老金融市场的主角是政府,民间资本参与程度并不高,整个市场金融产品种类单一,企业融资渠道匮乏。这使得大部分产业从业者只能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产品和服务设计,只是为了拿到政府微薄的补贴,度过艰难的初步发展阶段。
  由于大量的PPP项目和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投向自然环境优质、经济条件较弱的地区,因此在项目建成后,如何吸引人流,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投资能否获得相应回报都难以预知。
  (三)养老产业缺乏理性的长期投资者
  实体企业一般把股权投资者分为两类,一是战略投资者(投资着眼长期回报),二是财务投资者。从目前的养老产业金融市场来看,大部分都属于财务投资者,以获取短期收益回报为主要目的。从养老产业这样的长周期行业来看,财务投资者难以带来优质产业资源和长期资本,不利于养老企业长期战略发展。
  养老产业的长期性和低盈利性决定企业的首选是可以相伴一路走下去的战略投资者。这类投资者不要求企业快速盈利,而是通过资本注入,导入人才和标准化模式等养老产业资源,摸索出本地客群的刚性需求,提供让长者满意,让女子放心的产品服务,然后快速复制模式,做到标准化、连锁化运营。提供这类真正符合市场需求产品和服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有机会成就企业的基业长青。因此,战略投资者才是养老金融市场最稀缺的资源。
  (四)企业运营能力不足,难以消化并购资产
  从近年来的并购事件来看,养老产业“资金荒”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伪命题,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更多呈现出“资产荒”的特征。资本在大量寻求优质的投资标的,然而企业在并购后普遍存在“消化不良”的问题。由于养老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市场也是近年来才放开,企业普遍缺乏运营能力。这导致企业并购优质养老标的后,只是作为企业战略布局的一环,不能深入参与到被并企业的运营中,难以为被并企业提供契合的资源对接。这样,一方面难以提高被并企业的价值,另一方面对于并购方来说,并购后运营能力的缺乏,会使资本市场对养老产业并购信心下降,降低对并购方的估值,影响其市值和市盈率,不利于并购方对自身市值的管理。
  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在并购前就设定好详细的并购计划,珍惜每一次产业并购机会,通过产业并购打造出一支自己的养老产业运营和并购整合队伍,把被并购方的优势转换为企业自身的优势,以养老产业运营为基础,以资本运营为催化,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值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