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这些年,中国经济从颜值高气质佳、迈入独领风骚的时代,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经济发展的目的和根本宗旨,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让这份“幸福美好”延续至生命的终点,尤为意义深远。
在老百姓心目中,美好的老年生活除了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还要有应对各种大额支出的能力,比如计划之中的养老房产购置、定期旅行,或是意料之外的重大疾病救治。要从容地支撑起这份“美好”,提前布局个人养老投资显然不可或缺,而有中国特色的养老目标公募基金则是最理想的投资工具之一。
真正心系于民、服务于民的养老理财工具,究竟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一、养老理财工具:应能提供长期较高的平均收益回报
人生如寄岁月匆,年至花甲忽成翁。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一旦退休,定时领取的工资收入就转变为养老金收入,那么生活水平会因此发生改变吗?我们不如先分析一下退休后的收入构成。
目前,国内居民退休后的收入主要依靠“三大支柱”:第一,社会基本养老金,来自于工作时每月固定缴纳的养老保险;第二,少数单位缴纳的补充养老基金;第三,个人自发积累的养老储蓄金。
随着老龄化加剧,采用现收现付模式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障每年收不抵支的情况愈发严重。而“第二支柱”中,企业年金的覆盖面相当有限,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参保职工仅2325万;职业年金则于2014年刚起步,积累甚微。从实际情况来看,前两部分的养老金积累只能维持老龄人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保障。要提高退休生活水准,个人财富积累和投资收益水平起到关键作用。正如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曾说的:
养老投资真正的威胁在于为了确保每年都有盈利,致使长期回报低微、达不到退休后体面生活的最终目的。
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当前银行1至3年定期存款的年收益率约为1.5%至2.75%,债券基金滚动持有十年的历史平均年化回报约为5%,而权益基金滚动持有十年的历史平均年化投资回报则接近15%。如果把大量资金配置于较为保守的理财工具,投资回报显然无力改变养老困局。要想提高投资回报,就要提高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水平,而增加权益类基金的配置比重,是提升养老金长期平均收益、满足品质老年生活需求的关键。(见图一)
看到这里,很多人或许会困惑:较高收益必然会承担较高风险吧?
这可不一定。通过拉长投资期限、精选目标产品,可以有效降低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历史数据显示,尽管权益资产的年度净值波动在有些年份看似偏高,但拉长投资期限来看,市场长期走势会平滑短期波动。例如,在2009年至2017年间,如果1年滚动持有中证500指数,其标准差高达37.37%;但如果把持有时间拉长到5年,那么这一数值就会降低到4.54%。从另一个角度看(如下图),在不择时的情况下,老百姓持有市场平均收益水平的偏股基金满8年后,就不会遭受亏损。
养老资金天然具有投资期限长,对短期流动性要求不高的长期投资属性,因此适合通过长期投资权益基金来力争获取较高收益,并相对规避短期市场波动风险。而根据期限不同,养老目标基金投资于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方向的资产比例最高可达80%。因此,在各类养老投资工具中,养老目标基金是一种非常符合养老需求的投资品种。
养老目标基金:立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老年生活需要
发布日期:2018-03-22
浏览次数:408
上一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下一篇:养老保险改革总体方案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