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健康烟台”建设,保障卫生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我市日前印发《烟台市“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根据《规划》,到2020年,建立起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
全面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充分利用居民医疗服务和健康信息档案,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重点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逐步扩大慢性病高危人群筛查范围,推动将口腔健康检查和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接,开展血压正常高值、空腹血糖受损、超重肥胖人群和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干预。
落实预防接种规范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移民区、计划外生育儿童的预防接种服务,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到2020年,新出生儿童及时建证、建卡率全部达到99%以上。
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推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立科学规范分级诊疗制度,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明确入出院标准和转诊原则,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定位。推进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高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城乡居民全覆盖。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城区,每个街道或每3—10万人口区域设置1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服务人口布局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在农村,巩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落实全科医生职责与居民家庭签约服务制度。
千名老人拥有床位将达40张以上
针对妇幼、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加强健康保障。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每个县市区应有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妇幼保健机构。提高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向孕产妇提供全生育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加大妇女常见病筛查和早诊早治,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达到80%以上,逐步扩大妇女“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覆盖范围,提高早诊早治率。加强儿童疾病防治和意外伤害预防,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6%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2%以下。
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养护型、医养结合型机构,打造滨海宜居养老胜地。合理规划养老设施,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乡社区。到2020年,全市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到40张以上,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圈”和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全覆盖。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发展老年健康服务,开展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达95%以上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准确掌握目标人群底数及生育意愿,科学预测出生人口变动趋势,鼓励按政策生育,确保全市人口长期稳定均衡发展。
以计划怀孕夫妇为重点,提供健康教育、健康体检、追踪随访等服务。完善婚前体检、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产前筛查、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通过开展孕中和孕后的优生监测,特别是高龄产妇的孕期保健和优生监测工作,落实出生缺陷预防综合干预措施。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在流动人口中全面落实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95%以上,流动人口传染病报告率和报告及时率达到100%,流动人口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90%以上,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流动人口育龄妇女避孕节育免费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100%。
建成1—2所社会资本举办的三级医院
加快发展社会办医。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和健康服务机构。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6张床位为社会力量办医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医疗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推动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发展。大力发展病理诊断、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支持健康管理、服务评价、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等第三方服务。到2020年,全市建成1—2所社会资本举办的三级医院,社会力量独立举办的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5%及以上。
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医药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建设基因技术应用中心等11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