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生活 > 休闲爱好>正文

常出去走走 老人也要自己“解心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29 浏览次数:297
    日前,有媒体报道,一位七旬老人在老伴去世后,因为晚年孤独,花千元买来“充气娃娃”,只为了和娃娃说说话,感觉身边有人陪着。这条新闻折射出“空巢老人”内心普遍存在的孤独感,让很多人看后心里难受。

  渴望子女回家,渴望老伴陪伴本是老人们最基本、最朴实的愿望,可是对有些老人来说,这简单的愿望却成为了一种奢望。那么,这样的老人该如何排遣孤独呢?

  孤独很多“空巢老人”生活的常态

  73岁的李志英老人老伴早逝,一双儿女都在外地成家立业,她独身一人居住。老人的身体还算硬朗,每月的退休费也足够自己花销。每天,老人自己买菜、做饭、洗衣,“子女们都想接我过去,可我这一把年纪,不想给孩子们增加负担。”老人说,最难熬的不是这些生活琐事,而是无边无际的孤独,有时候她坐在窗口看窗外带孩子玩耍的邻居们,能看一整天。

  记者调查发现,孤独已经成了像李志英这样的空巢老人生活的常态。据了解,全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空巢老人也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可以叫做“独居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这在老年人中占很大的比例。

  回家外地安家子女的奢望

  30岁的杨女士在天津一家国企上班,今年她与家在天津的大学同学举行了婚礼,把家安在了天津。杨女士的父母都退休了,她作为家中的独女,很想经常回家陪伴父母。“虽然天津距离张家口也不算远,可我是单位的采购,经常要全国各地跑,除了过年、国庆和年假,基本上没有回家的时间。”杨女士无奈地说。

  “很多在外地上学的张家口人都把家安在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经常回家’也就成了奢望。”35岁的周先生在苏州成立了一家自己的企业,虽然事业有成,但一年只能与父母见一次面。“心里总有一种对父母的亏欠。”他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子女能不能常回家看看,并不单单由子女的意愿决定,而是受到了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子女的经济条件、时间安排等。由于经济发展的重心都集中在沿海或者内陆的大城市,所以,现在很多80后年轻人就业成家都离父母很远,经常回家也不方便。

  “要常回家看看,除了每年的几个假期,还真是不好找时间。而每年的长假,交通压力又很大,有时候还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阻挡了子女回家的脚步。更何况,是回男方家还是回女方家呢?又是一个难题。”在外地工作的李先生感慨道。他说,从现实来讲,对于一些已在外地安家的子女们来说,“常回家看看”并不容易。

  休闲晚年生活也需丰富多彩

  闲居在家的老人心理上的孤独感是由什么造成的呢?“无所事事,听自己倾诉内心情感的人也日益减少,心理上会感到不适,致使孤独感常与老人相伴。另外,生活圈日渐缩小,老人离开曾熟悉的群体,子女忙于工作对老人无暇顾及,特别是具有闭塞特点的现代高楼居住环境,更加重了老人孤独的心理状态。”市沙岭子医院心理专家李育军分析说。

  对于老年人如何才能避免孤独感,李育军建议,应当充实生活内容,与人为伴,和睦相处。主动走出家门结识老年伙伴,做感兴趣的事情,参加丰富的活动,选择兴趣爱好,这也能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使生活过得五彩缤纷。“老年人离职居家,应努力培养自己的志趣,如练书法、学绘画、吟诗、填词、集邮、创作、听音乐等,倘若有一两门入迷,将会给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李育军说。

  旅游老人排解孤独的好方式

  “南方的景色真是太美了,那里气候湿润,在那种环境下,自个儿就像变了个人。”12月3日,刚从福建省厦门市旅游归来的65岁的祁女士向跳广场舞的舞伴们介绍着自己的旅游见闻。虽然儿子不在身边,老伴也去世了,可她的生活却因旅游过得很精彩。

  刘女士也想让赋闲在家的父母多出去转转,“爸妈辛苦了一辈子,却从来没有到大城市逛逛,或者到风景胜地旅游一下,我总想让他们出去,可父母怕花钱就是不肯。”

  旅游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舒散心情,李育军建议,老年人离退休后,可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和兴趣爱好,出去旅游,“70岁左右,我认为是老人旅游的黄金年龄。到这个时候,一般老年人体力还行,可以独立行走,到哪个景点都可以免门票,到这个年龄,儿女都独立成家,孙辈已长大,用不着多管,老人也会有点积蓄,出去走走,应该没问题。如老抱着旧观念,怕花钱,说没意思,一晃错过这段旅游的最佳时期,老人走不动了,想去也去不成了,将会遗憾终生。看看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老人也会觉得自己年轻许多,把孤独抛在脑后。”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