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要闻速递>正文

养老服务领域十大增长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22 浏览次数:49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截至2017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亿,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1.58亿,占总人口的11.4%。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及相关产业,是积极应对老龄化、保障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的重要抓手。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有10个方面的增长点需要重点把握、集中发力、抓紧抓好。

        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的基本依托。加快完善社区养老的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对于扩大老年人家门口的服务供给、带动投资和服务业发展,具有多方面效应。一方面,填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口,能够有效拉动投资。目前,全国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6万个,仅覆盖4%左右的城乡社区。已有的养老设施很多老化,服务单一。如能分期在每个城乡社区都建设一个兼具老年餐桌、陪伴护理、文化娱乐等功能的养老场所,并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将会产生巨大投资需求。同时,在社区推进养老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也能拉动数量不小的投资。另一方面,增加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增加大量就业。社区为居家老人提供送餐、助浴、理发、陪护等丰富多样的服务,对加快服务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加快各类养老机构建设。2017年,全国养老床位达730多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为30.4张。按照“十三五”时期每千人拥有养老床位35—40张的规划,还有200多万张缺口。按每张床位投资20万元测算,需增加投资4000亿元。应“三管齐下”加快建设。一是将“兜底性”养老机构作为政府投资的着力点。目前,功能完备、收费合理的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要保持政府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投入力度,重点保障“三无”特困老人养老。二是更多引入社会资本运营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和公建民营,不仅可以提高经营效率,也能有力拉动民间投资。这方面,政府可采取免场地租金、给床位补贴等方式支持民营资本进入。三是鼓励民间投资兴建市场化中高端养老机构。这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也有利于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

        实施住宅适老化改造。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6层以下楼房中,约80%没有安装电梯,也没有电梯和坡道等设施,老年人上下楼和使用轮椅极为不便,不少成为“室内老人”,这些家庭适老化改造愿望十分强烈。从全国看,为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和无障碍坡道带动投资需求巨大。应根据房屋产权性质,可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实行政府补助、业主分摊,机关和国有单位管理的住宅由政府和单位主导推进,尽快撬动这一领域的庞大投资需求。

        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我国约有7成老年人处于“带病生存”状态。推进医养结合,既方便老年人就近看病,也能把潜在的投资和消费需求释放出来。一方面,要加快新建一批医养结合设施,有效拉动社会投资。目前,只有23.6%的养老机构内设医院、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设施,尚有8万多个养老机构缺少医疗服务。对这些养老机构增设医疗设施和服务,同时对新建的养老机构同步规划建设医疗服务设施,将能带动大量的投资。另一方面,要通过扩大医疗服务就近供给,更好满足老年人医疗消费需求。目前,一些养老机构配套建设的医院和医务室,规模比较小,取得医保定点资质困难。即使纳入医保,由于医保额度限制等原因,常常缺医少药,老年人不得不定期去城区的医院看病开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存在投入不足、缺乏上门服务等突出问题。要加快完善养老机构和社区的医疗服务,以保障老年人健康需求,并带动医疗等相关行业发展。

         发展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当前我国康复、护理、临终关怀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专业化服务机构数量甚少,应加大建设力度,增加相关服务。一是大力支持康复服务机构建设。我国有4000多万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大多需要康复治疗。目前全国康复医院仅有338所、床位5.2万张,医疗卫生机构中康复型床位仅占1.2%。应按照失能、残疾群体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健全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在规划、财力等方面支持康复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二是大力支持护理机构建设和护理职业发展。护理是养老服务的“灵魂”。我国现有养老机构大部分缺乏护理功能,护理型床位数占比只有23%。专业护理人员只有约30万人,持职业资格证的不足3.8万人。三是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开办临终关怀服务。目前我国只有100多家临终关怀机构(美国有3400多家)。在广州,仅有不到1‰的末期患者能享受这一服务。要支持医疗机构设立更多安养、宁养病床病区,鼓励引导慈善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临终关怀机构。

        稳步发展养老地产。按照适老化标准设计建设的住宅项目,室内设施、社区环境和医疗康复等符合老年人特殊需要,市场需求很大。全国每年养老地产建设面积需求达1600万平方米。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7年1—12月份全国商品房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7892元,按此标准计算,每年养老地产的市场规模超过1260亿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提升养老家政服务能力。据调查,32.5%的城镇老人和16.9%的农村老人对养老家政服务有明显需求。应多措并举加快养老家政服务业发展。一要增加服务门类,提升服务品质。鼓励企业拓展服务项目、丰富服务内容,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推动家政服务业从低端保姆市场向现代服务业跃升。二要培育家政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扶持培育一批信誉良好、服务优质的养老家政龙头企业,鼓励其连锁型经营、品牌化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三要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家政服务水平。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与农民工培训等项目结合,开展持续性、阶梯式培训。设立职业教育家政服务专业,开设家政培训课程。

         促进银发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据统计,全球老龄用品共有6万多种,而我国市场上仅有2000多种,产品空白地带很多。老年保健品、康复护理用品、助行视听用品、老年家居用品这四大类是需求最为刚性的产品,但市场有效供给仅2000亿元左右,尚不及潜在需求的1/3,属于典型的“市盛货缺”。为此,一要大力丰富老年人衣食住行消费品种类。紧贴老年生活实际需要,开发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多样化产品,形成品种丰富、使用方便、材质安全的“银发产品”体系,并合理布局,增设老年产品专柜、专卖店,更好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二要加强引导和规范,促进老年保健用品消费。据调查,21.9%的老年人服用保健品。目前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未来整个行业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同时,针对一些老年人在不良商家诱导下盲目消费,上当受骗,应健全标准,强化监管,扶持正规品牌,规范行业发展。

         做大做强康复辅具产业。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我国将成为康复辅具需求最大、增长最快的国家,必须加快这一产业发展。一方面,着力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全球市场有近7万种康复辅具,我国仅有500余种。据测算,我国仅基本型辅具的需求就达6亿件,每年有上万亿元的潜在需求,但实际产量仅为千万件。要大幅增加辅具产品有效供给,填补需求缺口。另一方面,着力推动产品创新。国内很多康复辅具工艺落后、材质差、寿命短,难与进口产品抗衡。比如,世界助听器五大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应积极推动辅具产业技术创新,努力打造国产精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国产辅具。

         积极发展旅游养老。近年来,老年旅游市场迅猛增长,旅游养老已成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和新兴产业。目前国内老年旅游比例约占旅游市场的20%左右,在淡季这一份额达到50%以上。据此估算,2017年我国老年旅游市场规模约9000亿元。要根据老年人生活节奏和消费特点,积极推出“候鸟”式休闲养生游等多种产品。现在很多老年人夏天去东北避暑、冬季去海南越冬,“候鸟老人”队伍不断壮大。同时,大力发展医疗康复性旅游。比如,美国休斯顿把旅游休闲和医疗护理融为一体,每年吸引全球2万多名老年医疗游客。要多开发这类产品,让老年人愿出门、待得住、肯花钱,培育持续性消费、深度消费。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