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旧动力转换中的涉老金融的发展?如何发掘老年人口红利?
第一,老龄化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是人口结构变化的产物。而实际上它是生活水平提高,人的素质提升,预期寿命、健康寿命延长的一个结果。
对比发达国家,他们的平均退休年龄基本上在65岁,与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差不多。如果把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劳动人口的规模则扩大8000多万。这样就比现有的劳动力人口提升9.1%。如果提高现有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也能极大地缓解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
比如可以制定税收减免政策。现在个人纳税越来越严格了。假如到50岁或者55岁之后还参加劳动,大幅税收减免,退休养老金提高,用政策激励,而不是用调整法定退休年龄情况下来大幅提高劳动参与率。人的健康状况在大幅提升的情况下,为什么让他45岁、50岁就开始基本上处于一个赋闲状态呢?所以,提高现有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有巨大的改进空间。
第二,从人口统计调查的数据中可以发现,中国的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基本上是农村人口。贡献中国GDP80%甚至90%的一、二、三线城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没那么严重,甚至有的城市还较为年轻,这是中国的一个现实。等到贡献中国GDP80%以上的城市开始进入老龄化的时候,那个时候才是人口结构最严峻的时期。目前,我们还可以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来做一个缓冲的时间窗口。
现在,中国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大概是8%。所以真正老龄化影响比较严重的实际是第一产业(农业),这一部分对中国贡献的比例实际上很有限。我的另外一个判断是,中国特定的二元结构与特定的城市化进展水平,使得对GDP贡献比较大的城市地区到目前为止人口老龄化没有那么严重。这样,可以利用10年左右的窗口期,优化政策,完善养老系统,调整我们的人口政策,激励年轻人生育,激励老年人提高劳动参与程度。
第三,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调整。经济学研究里有“退休消费的下降之谜”。人一到退休之前他的消费大幅萎缩。现在中国的经济动力转换实际是指什么?外需转内需,投资转消费,大量投入转到创新和质量提升上。我们发现老年人口食品消费大幅上升。他更加注重健康、环保、绿色的食物,对于文化、医疗保健的消费会上升。但是,如果我们给老年人做一些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的普及,他们在这个领域的消费也会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