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政策法规>正文

立足改革 开创养老新局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28 浏览次数:296
   为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深圳市龙华区聚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养老服务资源,着力打造智慧养老云平台,构建区、街道、社区、家庭四级服务网络,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智慧化、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事业与经济社会统筹并进、协调发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养老新格局。
 
  为精准掌握养老服务现状和服务对象具体情况,龙华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全区老年人能力评估和需求调研,查找服务短板,最终发现存在几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老人需求多样化,服务供给有待增加;基础设施薄弱,服务环境有待改善;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有待提升;规章制度欠缺,服务机制有待健全等。
 
  围绕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龙华区统筹布局,创新养老模式,运用“互联网+养老”思维,整合服务资源,对原有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优化升级,全力打造“一网两体系”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形成“三化四级五有”的养老工作新局面,逐步实现传统养老模式向智能化升级的转变。
 
  打造一张网
 
  2017年初,龙华区在观湖街道启动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采取政府指导、企业投入、以租代建方式,历时半年开发出智慧养老云平台,于2017年10月正式上线运行。
 
  以智慧养老云平台为核心,龙华区民政局与6个街道长者服务中心、N个社区长者服务站点有效链接,统筹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形成“1+6+N”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
 
  构建两大服务体系
 
  以智慧养老云平台为载体,打通长者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和老人家庭服务点的联动通道,引入社会力量,形成社区居家养老两大服务体系。
 
  社区居家养老联动服务体系着眼社区养老需求,有机整合各级养老服务资源,形成服务、场地、医养三个联动。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体系依托社区慈善超市,建立可持续的互帮互助爱心转化机制,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总量。
 
  提升“三化”水平
 
  标准化布局。根据深圳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与深圳市民政局签订合作协议,在全市率先探索制定区、街道、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统一长者服务中心、服务站点名称和标识,明确服务标准、服务流程、运营管理和考核标准。
 
  信息化发展。通过智慧养老云平台,建立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数据库,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券电子化改革,增强服务券购买力;链接智慧养老科技企业,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拐杖”、健康监测仪等智能设备。
 
  精细化服务。统筹社区居委会、老年协会、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及社区志愿者等力量,建立服务供给清单,对接老年人需求,提供“菜单式”服务,开展点对点服务。
 
  完善四级服务网络
 
  区级层面,研究出台养老服务指导性文件,开展智慧养老、养老志愿服务两大试点,引入5家居家养老定点服务机构,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街道层面,加强对养老场所的监督管理和经费保障,配套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内容。创新“党建+养老”服务,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资源,发动社区两委干部和党员义务开展助老活动。
 
  社区层面,动态掌握社区老年人情况,链接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好服务跟踪回访,实现就近养老。成立老党员工作室,组建40支老年志愿服务队,开展公益行动。
 
  家庭层面,采取集中培训和上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老年人和家属学习使用智慧养老终端设备,对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上门开展服务,方便老年人居家养老。
 
  确保老年人“五有”
 
  老有所养更完善。扩大区户籍老人高龄津贴范围,提高低保老人津贴标准。借助区慈善会养老专项基金建立“老人食堂”,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有效解决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吃饭难问题。
 
  老有所医更安心。在区级医院设立老年病专科,开辟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将医疗资源引入养老院、敬老院和长者服务中心、服务站。
 
  老有所学更丰富。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2个老年大学教学点,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和精神需求。
 
  老有所为更充实。通过“党建+养老”模式,引导老干部、老党员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区居家养老事务管理。
 
  老有所乐更多彩。大力支持老年协会及老年组织发展,每年投入经费100余万元,鼓励支持开展老年人文娱活动。
 
  下一步,龙华区将进一步完善智慧养老云平台功能,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强化政府监管,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市场、社会为支撑,家庭为基础的服务供给体系。规范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建立健全行业机制。同时,整合公共和社会服务资源,引导多元参与养老服务业市场的发展,扩大养老服务供给面,全面建成与龙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