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国内两大国有保险集团在医养社区上的大手笔“动作”,引发外界关注。《华夏时报》记者通过层层采访了解到,保险业或已达成共识,在医养社区领域,几乎所有的保险机构都摒弃了曾想走的“捷径”,即收购现有的养老机构轻资产模式,而是纷纷转向高举高打的重资产模式。
而上海,成为险资投向的密集地。
医养社区逐鹿战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场医养社区逐鹿战已经不可避免。
泰康保险集团是业内首尝“螃蟹”者,随后平安、国寿、合众,成为第一批进入彼时还被称为养老社区的险企;到了现在,太平和太保也开始加紧布局医疗和养老结合的产业,国内大型保险巨头基本已经聚齐。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早在10年前,陈东升执掌的泰康人寿就开始酝酿筹备进入养老产业。在10年间,泰康耗资超过千亿打造了一条保险+医疗+养老+资管的产业链,并且由此在上海、北京、南京、武汉、广州、成都等十余个城市建立医养社区。有的社区已经投入使用,如上海、广州、北京三地。
此外,在首批进军的险企中,平安2012年耗资高达170亿元在浙江桐乡建了养生养老社区;中国人寿2015年启动在苏州阳澄湖的养老社区;合众人寿2013年在武汉也建养老社区。不过,在第一批进军险企中,只有泰康人寿把产业链的规模做到千亿之巨。
如今,中国太保和中国太平也加入战局。
根据8月2日太保发布的《太平洋保险养老产业发展规划》,记者了解到,中国太保的养老社区将依据“聚焦集团保险主业高地城市、聚焦长三角等经济区域中心城市群、聚焦人口老龄化重度城市”的原则进行布局。按照“南北呼应、东西并进、全国连锁”的思路,加快推进6个城郊型和度假型高端养老社区项目的落地,同时拓展若干个城市型高端养老社区项目。未来3-5年累计投资额为100亿元左右,累计拓展8000-10000套高端养老养生公寓,累计逐步储备和运营床位数10000-12000张。
目前,中国太保在成都、武汉、上海、云南等地已确定多个意向性项目。在成都和武汉,中国太保将投资建设大型CCRC的国际健康颐养社区;在上海,中国太保的城郊型项目将打造海派江南水乡特色,服务长三角地区养老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城区型项目则将打造高端养护特色。在云南,中国太保计划打造度假型高品质养老社区标杆项目。
中国太平则耗资40亿用6年时间在上海打造了“梧桐人家”医养社区。
“40余类适老设施、100多项服务,拎包即可入住,整个社区拥有1500余套健康活力老年公寓和近900张康复护理床位,届时可为约3500位长者提供长期持续的高品质生活和康养服务。作为保险业内布局养老产业的先行者之一,太平人寿早在 2014年就启动了第一个养老社区项目的建设。依托寿险主业优势,太平人寿积极建立健康和养老产业各个环节与保险保障之间连接和增效机制,打通健康养老上下游服务产业链。”在8月6日,太平人寿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毋庸置疑的是,告别收购养老机构轻资产模式,转变为自建高端医养品牌,不惜投入巨资,在重点城市纷纷布局,已然成为眼下大型保险机构之间的“短兵相接”的市场。
“保险和养老社区结合是天作之合,一方面养老产业大资金投入、长周期回报的特点,与保险资金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特点具有先天的契合性;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高端消费客户,尽管保险产品可以为他们提供晚年生活所需的充足、稳定的资金需求,但是却无法解决他们未来养老生活的方式和路径问题,这个需求,促使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将眼光投向高品质养老社区和服务。”对此,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陈冬梅分析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