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乃至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者”, 双桥恭和家园的共有产权养老社区模式探索,为丰富养老路径,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乐”的有机结合,让养老的质量真正得到保障,提供了路径支撑,也对“如何养老”的现实课题提供了启示,对养老这个宏大的民生问题带来了破题之效。
作为北京市首个、全国唯一一个有产权的居家养老试点社区,双桥恭和家园最鲜明的特点在于,在房屋产权上实行共产的模式——子女或者老人购买恭和家园的养老公寓,在产权所属份额上是购买的95%产权,余下的5%产权由乐成养老作为养老运营商永久持有,恭和家园总面积的40%为自持部分,由乐成养老成立专业的养老运营公司,为社区住户提供永续的适老服务。此意味着,消费者所购置的房屋产权既有普通商品房的属性,比如可以自由的转让、出租、继承等,实现房屋价值的保值增值;又有着养老属性这个特殊的功能定位,从而实现了“居住+养老”和“商业+公益”的全面结合,为优化养老提供了高性价比的选择,也为通过市场手段和商业模式来解决养老问题创造了条件。
《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指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31亿,养老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且潜力巨大,个性化需求对供给的多样性提出了要求。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居家养老依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础。在浙江,一项调查显示,居家养老服务最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96%以上人员赞成。全国层面,有关数据反映,60%左右的老人希望在居家养老。同时,由于公立和民营的养老机构都存在先天不足,加之众口难调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很难真正成为解决现实需求的抓手。而时尚的“以房养老”模式启动至今已满四年,截至今年6月,有多家保险机构获得了试点资格,但开展业务的仅幸福人寿一家,且完成承保手续的不足百户,面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尴尬。
而共有产权养老社区则有效的弥补了各项短板,凸显出较为明显的综合优势。一者,产权的获取成为最大的养老资源,也让遇冷的“以房养老”避开了传统的模式,有了新的实现路径;二者,共有产权的划分,清晰的界定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让产权拥有有别于其他商品房的养老属性,并通过专业养老营运公司提供的永续性服务,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的愿景;三者,“专业养老服+居家养老”的有机结合,既尊重了居家养老的传统习俗,又通过专业机构的服务,消除了养老院画地为牢的体制瓶颈,使小区成为事实上的分散式养老院,满足了专业机构服务的统一化,又以居家的方式而达到了个性化和独立性的要求;再加上社区综合体和互助性的建设,让共有产权养老社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中心”。
有了产权这个最大的保障基础,老人们的权利就能得到充分的保护,也为后续的养老服务创造了条件。尽管后续的服务,也存在经营不善等风险,但共有产权养老社区的综合优势需要进一步发挥,模式创新也需要从试点到全面推广的演进。养老不仅是个民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和市场问题。93%满意度是对模式创新的肯定,也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了方向。商业并非天生功利,市场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参与养老事业,共有产权养老社区试点提供了难得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