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企业动态>正文

【两会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张琳: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道路阻且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07 浏览次数:636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2019年3月5日,“社区养老”一词再次成为政策与市场的聚焦点。
 
当天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中国现在60岁以上老龄人口约2.5亿,把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起来,里面蕴含了很多就业机会和投资潜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张琳,多年来持续关注社区养老服务,也多次调研当地的社区养老机构。她表示:“中国应对养老问题任务繁重艰巨。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议题。”
 
也基于此,在此次“两会”,张琳对社区养老服务业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养老服务业制约因素
 
张琳表示,社会资本已有不少进入到了养老服务业,但是很多都铩羽而归,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仅为四成,制约了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多层次供给,其中包含着种种因素。
 
对于第一层原因,张琳指出,当前国家层面养老资金不少,但是养老概念界定过广,导致其他方面(如:老年旅游、老年购物等)瓜分资金,易造成资金、资源错配。各协同部门不协力,导致很多补贴政策只是写在文件上,不能落地。许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是奔着补贴去的,结果资金看得到用不上。虽说社会资本投入养老领域不能只靠政府补贴,但是行业建设初期政府需要伸出扶持之手,要实实在在的扶持,待行业初具规模后政府再退出。
 
其次,张琳表示,资本都是逐利的,看不到盈利模式哪怕是微利,对于社会资本都不具有吸引力。政府推动社会力量进入养老领域,要让企业能够有微利,起码要保本持续经营下去。
 
她在建议中举出实例:现在一个长沙的日间照料中心,政府补贴每年5万元,远不足以弥补日常开销,导致日间照料中心只能成为每天开门关门,应付检查和社区套取政府补贴作为工作经费的途径,没有承担养老服务的功能。政府对于民营养老机构按照每张床位补贴600元/年(各地有所不同)的水平,也严重偏离市场成本。
 
最后,对于养老机构面临的资金问题,她也传达了自己的想法,“现在行业建设初期鱼龙混杂,政府没有监管标准,养老机构在老年人维权方面处于弱势,缺乏保障。养老服务管理费用达10%,无增值税抵扣。有些养老机构属于民办非盈利机构没有贷款资质,资金进不来难以发展,种种问题都制约着社会资本的投入。”
 
对策建议
 
针对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可能面临的制约因素,张琳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张琳建议道,民政部有政策要求居家养老服务80%以上实行社会化运营,但是政府有责任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基础设施,应让专业机构竞标、接管。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大多都以商业形式进入,政府应当要明确公共服务产品的范围,公共服务产品应由政府负责购买。
 
同时,张琳表示,应由民政部门负责委托第三方机构和社区调查失能、失智和需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数目,深入调查具体需要的服务,精确测算每项服务需要的成本,采用精准清单式购买服务,这样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建设养老床位,而政府转变为轻资产,不用再大量建设养老院。但是对于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补贴政策一定要落地并基本符合市场规律。
 
最后,针对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机构面临的融资问题,张琳建议,税务部门应结合养老服务和民营非营利机构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将养老机构的成本记为增值税抵扣。由于民营非营利机构没有金融融资通道,应引导民非机构设立公司,将国开行和民政部的78号文件做实,为民营养老机构提供融资渠道。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