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培训。历下区12349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养老院内景宣传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做强养老服务工作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民政工作的重点、百姓关注的焦点。做好养老工作对惠及人民群众具有重要意义。我市是山东省率先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全市老龄、高龄人口进入加速增长的阶段,高龄化、失能化特点十分明显,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市户籍人口数786.2万,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68.1万,老龄化率21.38%,比全国17.9%的老龄化率高出近3.5%,全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已达到近12万人。预计到2035年,全市老龄化率将达到峰值近30%,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由此带来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如何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满足人民群众迫切养老需求,是民政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作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首批试点城市,济南市始终坚持把养老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并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4月25日,我市民政系统召开全市养老服务质量整治提升暨设施建设观摩推进会,重点督导落实2019年度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养老服务质量提升情况,市民政系统直面问题不回避、深挖根源不遮掩、查找短板求突破,确保养老服务设施高质、高效、落地、落实,力争将养老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真正让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高标准、高品质紧盯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马虎
养老服务设施是顺利推进养老服务的基础,但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不足、供需失衡是制约我市养老工作发展的瓶颈。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市政府组成调研组,深入区县开展调研,在摸清家底、对标先进的基础上,根据“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要求,高标准编制了《济南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要求每个区县建设1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区县级养老服务中心;每个街道建设1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每个城市社区按照新建住宅小区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老旧小区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的标准,建成1处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1处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的农村幸福院;对现有镇(街道)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升级改造,将其打造成为资质合格、功能完备的养老机构。按照计划,2019年我市将新建163处养老服务设施,其中包括3处区县养老服务中心、30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3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77处农村幸福院。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过程中,市民政系统积极探索养老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机制,重点解决“新账不欠、老账力还”的问题。针对新建住宅小区,济南市出台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监管暂行意见》和《关于加强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规划、建设和移交管理的通知》,坚持与开发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核实、同步验收,做到“五同步”。在项目规划、土地招拍挂、土地熟化、建设施工、预售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设置制度卡口,各相关部门共管共治,形成合力。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列入土地招拍挂条件,由土地竞得者实施同步建设,分期开发项目必须安排在首期建设,建成后无偿移交区县政府,交由专业机构运营。对新出让住宅和商住小区地块,未按规定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或配建标准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针对老旧住宅小区养老设施配建欠账较多问题,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对于未配建或不达标的,由区县政府采取购买、租赁、置换或利用闲置资源和存量房产改造等方式,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逐年清偿。
为确保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到实处,济南市成立了养老工作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为对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内容、全市重点督查事项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观摩会,督导建设进度,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相关责任主体实施问责。
民政部门是养老机构设立事前指导、事中事后监管的主要职责部门。养老设施建成后,市民政部门将针对各区县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管理运营存在的问题进行摸排,摸排范围包括城乡养老机构(老年公寓)、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敬老院和幸福院。排查重点包括各类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护理人员资质、服务质量、服务设施配置等方面。通过排查整治,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要求每个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完善档案台账,并利用区级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动态监管系统,对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服务情况进行实时管控,保持行业安全运行和稳定发展。
高要求、高品质狠抓养老服务质量不放松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基础,养老服务质量提升是核心。根据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要求,民政部门对市内七区部分特殊和困难老年人筛查和后续需求进行调查,统计显示,城乡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项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看病、做家务和康复护理,其比例分别是38.1%、12.1%、11.3%。随着高龄化和失能、半失能人口的增加,各类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并趋多元化。
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满足养老群体的就医需求,市民政部门引导闲置医疗资源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支持养老机构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市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总量超过80%,基本满足养老服务多元化需求。为减轻失能老人的经济压力,经多方努力,设立了依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长期护理保险,把失能老年人的生活照护服务纳入支付范围。人才是养老事业发展关键。市民政部门不断加强养老管理人员、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工作,全市年均培训养老管理人员、养老护理员800多人次,培训失能老年人家庭护理员4000多人次,以更高水平和标准服务于养老行业。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为严格履行政府兜底线、保基本职责,市民政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城镇“三无”人员福利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分散供养的城镇“三无”人员,按照不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0%实行供养。出台了《关于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为37715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年发放各类补贴3168万元。建立了政府为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符合条件的,每月由政府购买20-30个小时不等的送时服务,委托专业组织实施,不让任何一个困难老人“落地”。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养老服务行业搭上互联网这辆“快车”,发生了巨大变革。市民政部门2018年在全市推动“互联网+养老”建设项目,按照全省统一标准,累计投入资金近6000万元,市、县两级全部建成了养老管理平台并实现全部日常业务在平台运用。区县全部建成了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已完成调试使用,开通了济南市养老服务信息网,覆盖市和区县两级的养老管理平台、养老服务平台和养老服务信息网的“两台一网”框架搭建完成,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部城区和农村社区。
为激发公办养老机构活力,促进持续健康发展,市民政部门扎实开展了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工作,区县社会福利中心、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实行了公建民营,敬老院、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公建民营占比超过60%。对开发商在新建小区建成交付后的养老服务设施,全部无偿或低偿交付专业养老组织运营。统筹推进了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全省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极大促进了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工作发展,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按照“委托运营+医养结合”模式全力把山东济南养老服务中心打造成为集生活护理、医疗康复、智慧养老、养老类社会组织培育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重点培育支持了鲁商福瑞达、济南万科和山东舜世等本地养老企业发展,先后引进了德国蕾娜范、湖南普亲、上海安康通、上海爱照护等一批国内外一流养老企业在济南落地生根,整体提升了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新起点 新作为养老服务事业再上新台阶
境界决定标准,思路决定出路。下一步市民政部门将继续狠抓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搭建公建民营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市级养老服务中心为引领,以区县养老服务中心为骨干,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为支撑,以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幸福院为基础,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并通过养老服务设施三年行动、城企联动普惠性养老试点工作的实施,以公建民营方式增加养老床位1.1万张,解决养老床位缺口问题。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对于缓解我市养老服务人才短缺、提高养老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立指导机构,主要职责是对养老机构、养老从业者进行监管,负责政府出台的养老服务政策的具体落实监督,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协助指导各区县、各养老机构工作开展,组织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等工作。在加大养老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养老行业工作环境的基础上,学习外地经验,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设立养老护理人员入职补贴、岗位补贴,积极提高职业岗位吸引力,鼓励支持更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留在我市从事养老服务,增加职业吸引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的基础上,加强周期性、制度性分级分类培训,提高全市养老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吸引年轻人就业,通过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我市养老行业服务质量。
全面促进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无缝对接,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一方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相结合,建立医养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的原则,推进二级以上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机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建立完善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另一方面依托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移动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养老快速融合发展。
我市民政部门将以此次推进会为新的起跑点,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强化责任落实担当,以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补齐养老事业短板,逐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村居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化、精细化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养老服务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找准定位精准发力推动养老事业新发展
发布日期:2019-04-29
浏览次数:488
上一篇:健康养老产业专业委员
下一篇:农村自建房这样布局,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