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照护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和老人聊天。
安宁美好家园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在练习动手能力。
老人在练习唱歌。
老人在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定点餐厅用餐。
老年人在日间照料中心下棋。
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智慧平台。
安宁美好家园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
工作人员介绍美好家园养老院的食谱。
近年来,兰州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对于老年人而言,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养老,如何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5月16日,兰州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对兰州市养老事业发展情况进行集中采访。
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兰州市老年人口达71.4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1.76%,高于全国、全省老龄化水平。面对这种现状,兰州市不断深化养老体制改革,提出了“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原则,通过政策扶持、产业规划、资金投入、设施建设、创新机制等措施,初步建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发展体系。
打造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
走进位于天水北路280号至诚枫叶国际B座8楼的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场地宽敞明亮,各项设施贴心舒适。早晨刚一上班,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管理平台的电话铃声就响起了,接听员小王面前的电脑弹出呼叫者的基本信息。“家住雁滩的张大爷需要擦玻璃。”于是小王将信息迅速转发到服务人员的手机上。不到一个小时,服务人员和另一位家政服务员就来到了张大爷家中。张大爷笑呵呵地说:“有了虚拟养老院,我的生活真是方便多了。”
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院长秦田田说,2009年,城关区率先推出了虚拟养老院服务,满足了老人就近享受就餐、家政等养老服务的需求,被老人亲切地喻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没有门槛的养老院”。
在此基础上,从2017年开始,兰州市探索“幸福6+N”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政府主导型综合为老服务模式、社工服务型社区为老服务模式、企业连锁型居家社区服务模式、机构延伸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物业服务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农村互助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等,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咨询、康复服务、心理咨询、精神慰藉、双向转诊、免费体检、临终关怀等医养结合服务,并在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置了健身康复室,配套了健身和康复设施,帮助老年人开展文化体育健身活动。
近年来,兰州市在养老方面探索“多条腿”走路。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新建、改扩建市社会福利院“三无”老人生活住宿区、安宁区综合福利服务中心、皋兰县综合福利院、皋兰县老年护理院等公办养老福利机构,充分发挥了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保民生”的作用。启动建设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城关区综合福利中心等重大养老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资金近3亿元,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安宁美好家园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榆中新阳光老年公寓、七里河伊光老年公寓、白塔山老年公寓等社会办养老机构。
医疗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在机构养老服务中,涌现出皋兰县社会福利院、城关区老年公寓(康乐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省第三人民医院等一批医养结合机构,初步探索了医疗与养老服务结合的发展新模式。
养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推广发展智慧养老、互联网+养老模式,通过智能养老技术开展家庭医师签约服务、上门照护服务等,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保健、康复服务、预约挂号、药品配送等医疗服务以及专业养老护理等照护服务,实现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
建立养老机构运行补贴机制
为了落实好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政策,兰州市加大对养老服务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力量的扶持力度,通过“以奖代补”、政策性补贴等制度,极大地吸引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解决社会办养老机构运营难题。
在虚拟养老院的基础上,兰州市按照“保基本,惠民生”的原则,分类对老年人给予养老服务补贴。A类老人为特困老年人,由政府全额补贴,提供就餐、照料、护理等服务;B类老人为低保、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人等,由政府给予一定养老服务补贴,提供养老服务;C类为其他普通老人,由自己购买服务,但服务价格比市场价低20%。
同时,各县区,对原有的就餐、生活照料、卫生医疗、保健康复、日常陪护、家政便民、家电维修、心理慰藉、法律咨询、文化娱乐、临终关怀等11大类230多项服务项目进行了整合,建立服务清单制度,归结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援助四大领域150余项服务项目,重新制定了服务菜单,为老年人提供了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截至目前,全市8个县区均已建立了虚拟居家养老运营平台,共有加盟企业和机构253家,服务人数33.83万人,年服务400万人次。
据了解,近年来,兰州市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补助资金541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5000万元,用于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居家养老服务运营、“三社联动”等项目。兰州市配套市级养老服务资金5000万元,用于居家社区养老平台运营、政府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以奖代补”等工作。
兰州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通过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方式,鼓励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建设、运营、管理为老服务驿站,提供专业化、品牌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打造了城关区酒泉路街道、皋兰路街道,七里河区西湖街道小西湖西街社区、西站街道武威路社区,安宁区沙井驿街道、培黎街道向阳村社区,西固区先锋路幸福社区等一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出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去年7月份,我不小心右手骨折住院,门诊费、住院费等总共花费2300多元,多亏政府帮买的意外伤害保险为我报销了全部花费。”家住城关区嘉峪关西路广福家园的习新林老人激动地说。他通过媒体知晓了兰州市民政局为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投保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的惠民好政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和接待,并且报销了全部花费。他内心特别感动,真心对市政府为全市老年人办的实事、好事叫好。
2017年,在全省首家试点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协调市财政列支638.3万元,通过公开招标为全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按照每人10元的标准列支预算,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最优方案,实现老年人保障最大化。老年人意外死亡的最高赔付3万元;意外伤害的按评残等级最高赔付3万元;意外伤害医疗费用最高赔付1万元;意外伤害住院(照护)补贴每天给付50元,累计最高给付180天,最高赔付9000元;意外伤害紧急救援的救护车费用每人每次发生给付500元;意外伤害事故门急诊费用每人给付1000元,因食物中毒和80岁以上老人因交通意外身故均可获赔4万元。
为解决老年人自愿购买多份以及长期在兰居住非兰户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问题,市民政局协调人保财险公司推出了每份50元和每份100元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自愿购买险种,最高保障金额分别达到7.1万元和11.8万元。同时,主承保公司人保财险公司免费为全市所有精准扶贫户、低保户、特困户(城市“三无”,农村“五保”)老年人办理家庭财产保险,每户保险金额5000元/份。
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为了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市民政局委托第三方进行了综合评估,根据评估意见,2018年的保险方案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范围,提高了保障标准,并将意外保险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对接,将发生意外最高赔付金额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60岁以上农村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意外伤害住院(照护)补贴提高至每天100元;60岁以上老人因食物中毒和80岁以上老人因交通意外身故均可获赔4万元。
据了解,2017年6月20日至2018年6月20日,兰州市赔付案件1224件,实际赔付金额710.5921万元,简单赔付率129%。2018年6月20日至2019年1月31日,赔付案件904件,赔付金额527.9216万元。
规范行业标准引领养老机构共同发展
“现在生活在这里,似乎和住宾馆一样,比家里还舒服,服务也到位。衣服有人洗,房间有人收拾,饭菜也挺不错的,闲暇时读读报,和大伙唱唱歌、跳跳舞,日子过得很不错。”在市老年公寓生活的张丽金告诉记者,以后养老机构都是这个标准就太好了。
在采访中,不论是虚拟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公寓,还是安宁美好家园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都有自己的特点、严格的标准、合理的布局、人性化的服务等,每一项工作都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运行。
近年来,兰州市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主要满足健康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以机构养老为补充,主要满足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半自理老年人的刚性养老护理需求。按照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机制,打造“幸福兰州·为老驿站”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兰州养老模式,增加居家养老服务人数,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不断完善居家社区养老制度、设施和服务内容,切实使居家社区养老发挥养老主阵地的作用。
为此,兰州市着力打造集养老、护理、医疗、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用规范的标准引领其他养老机构共同发展。先后新建了一批高标准、示范性机构养老项目。建成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新建了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维修改造了市老年公寓基础设施等。养老项目按照医养结合的思路设计,配置了卫生保健用房、医疗用房、诊疗室、护士站等设施,确保建成后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养护等服务,从而引领全市养老服务向设施优化、服务增效转型。到2020年,兰州市机构养老床位要达到2.4万张,有近77.6万名老人将享受标准化养老服务。
为了规范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指导养老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民政厅精神,按照兰州市标准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兰州市积极探索建立养老服务行业标准,积极协调市质监局,列支经费20万元,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兰州市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兰州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兰州市养老机构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和《兰州市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目前,《标准》草拟稿已经市质监局审核同意后报省质检局立项审批。
构建全市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十三五”以来,兰州市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发展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城市养老机构28家(公办7家,医养结合4家,民办17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不断提高,已建成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21个。其中城市205个,农村516个。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到24.5万人,年提供服务老年人400万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关系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要按照适应需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多元供给的思路,尽快在养老院服务质量上有个明显改善,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坚决依法依规从严惩处欺老、虐老行为。”
为切实解决养老机构城乡发展不平衡、机构养老床位比例低、养老机构入住率低、护理人员匮乏、服务档次偏低、安全隐患多的问题,有效推动各类养老机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在虚拟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基础上,兰州市布局建设了“市级监管、区县运营、街道社区服务”三级平台,积极打造全市统一的“幸福兰州·为老驿站”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据了解,在整合省级12349居家服务热线、市级12345市民热线、城关区965885等县区服务热线,统筹构建起“市级居家养老监管中心、区县居家养老运营中心、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三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在2017年开展特殊和困难老年人筛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数据库,进一步准确掌握当前全市失能、贫困、计生特困、空巢(独居)等特殊老年人群体的基本信息,为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打牢基础,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目前,市级居家养老运营平台已完成软硬件建设,正在积极对接省级养老服务指导平台,各县区管理平台正在结合全省居家养老平台加快进行升级改造,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完成升级改造。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成后,将统筹全市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和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企业数据库,为养老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兰州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为信息化居家养老提供了服务载体,以社区为依托,以服务机构和社区义工为支撑构建起强大的养老服务供应体系;以老人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紧急救援、生活服务、主动关怀三大服务方式,丰富了服务手段和项目内容;构建了“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敬老院运营模式,可有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