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都在缴纳五险一金,而五险一金中的养老保险对于我们晚年的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缴纳社保满足15年,退休之后我们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了。
但是呢,有的朋友发现自己退休之后到手的退休金特别少,退休之前月薪上万元,但是退休之后到手的退休金仅仅两三千元;但是有的朋友退休之后的养老金比工资持平甚至比工资还要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退休之后养老金计算方式
退休之后我们领取养老金的多少是有公式的。我们到手的养老金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基础养老金账户,一个是个人账户养老金。
月基础账户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x缴费年限x1%;
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蓄额/计发月数(在60岁退休的时候,为139)
由此可见,决定我们领取的养老金有多少的因素主要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以及个人账户储蓄额。
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社保缴费基数是直接受上年度月平均工资影响的,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的地区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要高。
本人缴费基数: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主要决定因素是自己的缴费基数,本人缴费基数是有上下限的,不是你想缴纳多少就能缴纳多少。一般情况下,社保缴费基数是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那么相对应的缴费指数为0.6-3。比如某地社会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当年的缴费基数则为3000-15000元。
如果老王选择5000为缴费基数,那么缴费指数为1,如果老王选择15000为缴费基数,那么缴费指数为3。
本人缴费年限:本人缴费年限就是自己缴纳社保的年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缴费年限指的是累计缴费年限,不是连续缴纳年限。
个人账户储蓄额:个人账户储蓄额就是自己社保账户里的总金额,个人账户的储蓄金额,一部分包括个人按比例缴纳养老保险的金额。在缴纳社保的时候,单位缴费为20%,个人缴费8%,单位缴费记入统筹账户,个人缴费记入个人账户。同时呢,我们个人账户的储蓄额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存储的钱,还有记账利率。也就是说,我们个人账户里的养老金是有利息可拿的。
根据相关规定: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养老金领取原则:多缴多得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养老金领取的原则是多缴纳多得的原则,而很多人的退休金远远比退休之前的工资要多很多,主要就是因为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以及个人账户储蓄额这几个因素。
1、避免退休地不同
有的人在一线城市上班,退休之后回去领取养老金,那么,养老金计算是按照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来计算,如果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没有自己就业城市的社会平均工资高,那么领取的就会少。
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多人在很多城市参保过,根据我们国家属地化原则的划分,在任何一个城市累计缴费达到10年以上,那么就可以在这些城市选择退休领取养老金。但是如果任何一个城市的缴费年限没有超过10年,总的缴费年限已经达到15周年,那么就需要回到户籍地去办理退休,享受户籍地养老金的待遇。
因此,如果是在大城市工作的朋友,尽可能要满足在工作地领取养老金的条件。
2、缴费基数较高
有的人在退休之前工资上万,但是在之前缴纳社保的时候,社保缴费基数较低。比如老王缴纳社保20年,社保缴纳基数一直都是最低缴费基数来计算的,那么领取的养老金相对也会少。而缴费基数也是决定了每个月个人账户储蓄额,毕竟个人账户缴纳费用比例是一定的。
所以,大家在缴纳社保时,尽量提高自己的缴费基数,对于提升以后养老金的金额有巨大的帮助
3、避免转为城乡居民社保
还有人在缴纳社保的时候,因为快退休了,自己社保年限还不够,于是转成了城乡居民社保,城乡居民社保缴费虽然少,但是呢,领取的也少。所以,大家尽量连续缴纳社保,避免出现只能转为居民社保的情况。
因此,不是说退休之前自己工资越高,养老金就越高,而是自己缴纳社保,时间越长,缴纳的越多,领取的才越多。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