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段让人感动的话,是这样写的:
“一个好的家族的意义,不在于有多殷实富贵,而是每一辈都能竭尽所能,去托举下一代更上一层楼。”
其实在中国,家族不敢说,至少每一个家庭的父母,都是在竭尽所能地托举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们能一代比一代好。但是,又有多少父母在年老力衰、转而需要孩子们托举的时候,真正的受到了他们的善待呢?
作家宴凌羊曾说:年轻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愚蠢,现在看到的多是别人的难处。
可能正是这种生命厚重感的差异,造就了父母和子女之间截然不同也并不对等的付出与爱。
多少老人,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父母,含辛茹苦抚养大多个孩子,在那个温饱都尚难解决的阶段,可以想象父母得付出多少,又得过得多么艰辛,才能把孩子一个个拉扯大。
但当时间残忍地收回了他们的年轻,并让他们一步步朝着死神靠近时,他们的孩子是怎么做的呢?我听过很多儿女争吵,甚至兄弟反目,为了无非是两个字,赡养父母问题上的“公平”。
在自身和自己小家庭的利益面前,谁也不愿意“被拖累”,谁也不傻。于是,方案随之诞生。
最被兄弟姐妹多的家庭接受的,便是儿女给父母“轮流养老”,怎么个轮流法呢?大抵是,几个兄弟姐妹之间商量好,每人轮流照看一个月。几个兄弟姐妹,老人的晚年就在几个家庭之间“流转”。
能走能动的,便车接车送。瘫痪在床的,哪怕是抬,到时间了也要给抬到“下一家”去。
如此一来,他们便谁也不吃亏,谁也不占便宜,也每个人都对父母“尽孝”了,问心无愧了。
然而,谁又问过老人自己的想法呢?像流浪猫一样被送来送去,老人真的住的开心吗?
以下,一位81岁老人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思考。
81岁老人哭诉:“轮流养老”就是要饭,我活得憋屈
都说,人老了就是难。无论年轻的时候多么风光,人老了,很多时候总是身不由己的。
81岁的曲大爷对此更是深有感触。
在曲大爷71岁的时候,他的老伴过世了,从此曲大爷便一个人生活。这两年,曲大爷身体明显不如从前,他跟孩子们商量,我不敢再一个人住了,我怕摔倒了都没人知道。
孩子们商量了一下,跟曲大爷说:“爸,那这样吧,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轮流养你,就从大哥那边开始,一个孩子家住两个月,这样您看可以吗?”
曲大爷说,试试看吧,于是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漂泊”之旅。
一年下来,曲大爷六个孩子家都住满了。但他觉得住得不舒服,跟孩子们商量:“明年能不能不这样折腾啦?我想在固定一家住,不要每次刚熟悉环境又得换,我不习惯。”
曲大爷说完这话,孩子们一个个大眼瞪小眼,看得出来,大家都不想接受曲大爷长期住。
曲大爷顿了顿说:“其实我能理解你们,真没想到自己能活这么久,给你们添麻烦了。”孩子们听到这里,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曲大爷继续说道:“这样吧,我要求也不高,你们给我找个养老院,让我有个固定的住所,也有老人可以聊聊天,不寂寞。”
一个孩子首先打破了曲大爷发言后的沉默,说:“爸,您这么多的子女,还要去住养老院的话,外人会看我们家笑话,说我们不孝的……”
曲大爷轻笑了一下:“那你们自己觉得,你们孝顺吗?”
孩子们没有再说话,曲大爷却突然委屈地哭出声来:
“人老啦,不中用啦,每个月换一个地方,让我感觉跟要饭的似的,我活得憋屈。我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如果你们怕麻烦,养老院就是我最好的归宿。”
最后,孩子们选了一个曲大爷最喜欢住的孩子家,其余孩子出钱,曲大爷终于不用再奔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