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五大任务,其中之一就是科技创新能力,明确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全面提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智能化水平。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撑力度,加强老年辅助技术研发和应用”。这说明,信息化和智慧化是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智慧养老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还可以缓解人力资源短缺,纾解养老服务的痛点难点,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业“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养老服务政策文件都把智慧养老作为重要内容,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出台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连续开展了四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目前已经评选出前三批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单位共计394个,包括示范企业117个、示范街道225个、示范基地52个。各地进行了很多智慧养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融合是智慧养老的生命,智慧养老不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其本质是与传统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的有机融合,融合度越高,智慧养老就越有生命力。目前,智慧养老有四大领域:一是智慧养老管理,可以有效地优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二是智慧养老设施,比如智慧建筑、智慧交通设施,可以真正实现居住和交通的智能化、全龄化、无障碍化;三是智慧养老服务,通过智慧养老服务,不管在家还是在养老机构,老年人都可以通过新技术享受到更加专业、安全的养老服务。与此同时,可以减轻养老服务人员的照护负担,还可以基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链信息精准需求,实现养老服务精准对接;四是智慧养老产品,目前市场上的海量养老终端产品,可以实现养老服务可靠即时互联。在老年人的各类养老服务需求中,老年人安全健康需求最为迫切,针对传统照护服务可能存在的不及时、不适老等问题,智慧养老将使老年人照护、健康管理、安全保护等服务更加及时、便捷、有效,大大地提升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智慧养老虽然好,但也不是万能的,要防止“智慧不养老,养老不智慧”,避免技术至上,炫技术、炒概念,做表面文章,因为技术再好,也代替不了养老服务特有的人文属性。比如很多地方都建设了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但是普遍存在着“重线上轻线下,重显示终端轻客户终端”等问题,做出来的显示终端是用来给人观看的,大屏幕跟作战指挥室一样挺气派,但是这充其量只是一个呼叫平台,与“114”的功能差不多,老年人需要的是更多实实在在的线下服务。再比如,这些年市场上研发生产了很多智慧养老可穿戴设备,但大多产品市场反响不好,根本原因是厂家在技术上下了很多功夫,却很少考虑老年人使用的真实感受,致使这类产品成了“智慧不养老”的创新产品。
养老的本质是服务,而养老服务的最大特征是人本,人对人带有情感的近身服务是其基本形式。所以,再先进的技术都不可能代替情感、代替近身服务,智慧养老既要有技术的精度,更要有人文的温度。(作者系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