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养老资讯>行业观察>正文

关于兰州养老服务发展的这些问题,人大代表们都帮你问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14 浏览次数:126
 截至2019年底,兰州市户籍人口331.92万人,其中,老年人口73.2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2.06%,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更完善养老服务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6月16日,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养老服务工作专题询问会召开。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市人大代表连续提出多个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关注的养老服务问题,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医保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一一作答,他们直面问题,坦诚回应,干货满满。

01

居家养老可否满足老年人?

制定150余项服务清单

“要满足大部分老人的服务需求,居家社区养老是今后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今后我们在居家养老信息化方面是如何发展的?已服务的老人有多少?服务内容有哪些?能否满足群众养老需求?对服务质量有何监管措施?”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袁平首先抛出5个问题。

8b82b9014a90f603db9c5ed9a8eb661db151ed05.jpeg

兰州市民政局:2017年,兰州市投入253万元建成了全市统一的“幸福兰州·为老驿站”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并实现了与省级平台和区县平台的互联互通,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和五大监管系统”。目前,老年人数据库已入库40万老人。同时,8个区县分别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吸纳各类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企业和组织253家,年服务人数33.63万人,年服务400万人次。居家养老服务区域逐步扩大,初步实现了城市主城区居家养老“一刻钟”高效服务。

通过建立老年人数据库,结合服务需求,将原有的11大类230余项服务项目整合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援助四大领域150余项服务项目,重新制定了服务清单,为老人提供了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其中,在生活照料方面,提供了清扫保洁、家电维修、日常陪护等服务;在用餐服务方面,采用上门用餐、企业配餐、社区送餐等多种方式,为重残老人、“三无”老人、普通老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在医疗康复方面,依托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对重点人群实行健康管理,推行家庭医生服务,设立了家庭康复病床,开展了“双向转诊”等服务。

02

如何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

让更多老年人享受专业、便捷、可及的医养结合服务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丽红曾多次就养老服务工作开展调研,她向市卫健委发问:“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绝大部分是失能或半失能,护理和康复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请问,如何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并追问,养老机构中不乏医学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这些专业的医护人员如何发展?

f11f3a292df5e0fedd0656afc999e1ae5fdf7206.jpeg

市卫健委: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试点带动”的原则,着力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政策保障上,市卫健委牵头或协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为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机构建设上,建成了以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代表的7家医疗机构举办的养老服务模式,成为既具有医疗服务资质、又具有养老照护能力的“院中院”医养结合机构。在社区服务上,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开展了“白天机构管、晚上家人管的医疗服务+日间托养+居家养老”复合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初步形成机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无缝转接机制。在居家服务上,一方面,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明确签约服务重点,完善签约服务优惠政策,健全家庭医生服务激励机制,加强签约服务监督管理,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另一方面,做实居家失能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近期我们在市第三人民医院探索开展医养结合工作,初步实现医疗、康复、护理、养老、精神抚慰和临终关怀“六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5月15日已经启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我们再总结经验,再不断完善。通过多种方式,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专业、便捷、可及的医养结合服务。

对于同时具备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按照《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要求进行注册。对于没有医疗卫生资质的养老机构,不符合《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护士执业注册条件,目前国家没有相关政策,我们也已经向省上及国家进行了反馈,争取在政策层面上进行调整,保障护理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注册。现阶段情况下,建议养老机构积极申请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或护理站等医疗卫生机构,这样既有利于老年人突发情况的及时处理,又能解决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执业注册问题。

03

家政企业、人员如何规范?

引导鼓励家政服务诚信平台实名注册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宋艾芳很关注居家养老的问题。“90%以上的老人都选择居家养老,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请问,兰州市在畅通家政从业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建立健全家政培养培训机制等方面,有哪些具体政策?”

42166d224f4a20a4653eb97002ab4d24730ed061.jpeg

市商务局:今年2月,市政府印发了《兰州市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实施方案》。其中明确,市商务局健全和完善家政服务行业标准体系;加强行业培训,打造“专业化、品牌化、标准化、规范化”家政事业队伍;支持家政服务企业建设诚信服务体系;提升家政服务行业的信息化水平等。自“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行动启动以来,我市重点品牌已培训从业人员10665人,安置就业6900人。引导和鼓励家政服务企业的员工在商务部家政服务诚信平台实名注册,依托共享家政企业、从业人员、消费者的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为此向13家家政服务企业奖励资金共130万元。此外,我市还鼓励和支持家政服务企业实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家政电商、“互联网+家政”等新业态,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

04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如何规划?

划分15分钟生活圈、新增23处养老院38处养护院

市人大代表张鹏询问:“十四五”规划中在养老服务场所设施建设规划方面有哪些打算?在保障养老机构用地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6a600c338744ebf8a1c376404d00022c6159a71b.jpeg

市自然资源局: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编制并实施了《兰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引导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划配置。目前,共规划有21处养老设施用地。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规模不足、空间布局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此,市自然资源局编制了《兰州市十五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规划研究与导则》,将兰州市中心城区划分为78个十五分钟生活圈,在街道级生活圈,即步行10—15分钟生活圈中,配置养老院和养护院;在社区级生活圈,即步行5—10分钟生活圈中,主要配置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按照各级生活圈的管控要求,中心城区范围内共规划新增23处养老院、现状保留13处养老院,规划新增老年养护院38处、现状保留老年养护院5处。

在推进养老服务项目落地实施方面,《关于兰州市进一步优化土地供应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对养老服务项目用地提供政策保障。其中,鼓励闲置划拨土地上的工业厂房、仓库等用于养老行业发展,鼓励利用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进行改建和利用,兴办养老、健康服务行业。2018年至今,市自然资源局共审批养老设施57处,居住小区配建养老设施56处。

05

兰州市养老服务立法工作如何推进?

明年有望出台兰州市养老服务立法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主任张福寿提出关于养老法治保障方面的问题。“《甘肃省养老服务条例》即将实施,如何做好宣传落实?关于兰州市养老服务立法工作如何推进?”

3ac79f3df8dcd1002c0e0e8ce7729216bb122f89.jpeg

市民政局:《甘肃省养老服务条例》将于202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市民政局已向全市民政系统、8个区县民政局、115个乡镇街道、32家养老机构发放《甘肃省养老服务条例》900本,同时开设网络学习专栏,对各区县和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学习,还制作了公益宣传片在全市公交广告电视上每天进行宣传,发放《条例》宣传短信50万条。今年,市民政局将开展兰州市养老服务立法工作的调研,力争明年出台养老服务政策。

06

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怎么建?

确保养老服务设施落地

《兰州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凡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根据住宅建筑面积,按300:1的标准在一楼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对此,市人大代表周乐强提出问题:“请问市住建局,新建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情况如何,交付使用情况如何?近年来,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是否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进展情况如何?”

f636afc379310a5536e3fb3327bc96af80261035.jpeg

市住建局:今年6月起,我市开展了工程领域改革工作,对新建小区应有配套设施进行全程监督,将有效解决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协调不到位等问题,杜绝该配建的没有配建的情况,确保养老服务设施的落地。

在老旧小区改造和落实养老服务设施方面,今年,我市计划实施改造老旧小区416个,涉及居民7.74万户。改造中,将适老化改造作为一项改造内容,包括因地制宜开辟公共活动空间,增设、更换或维修小区老年人活动场所、健身设施,通过配套建设、租赁等方式配置完善养老设施、社区综合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小区道路、楼道出入口进行坡道改建和人行盲道建设等内容,方便老年人出行和生活。416个小区改造工程计划6月底全面开工。此外,今年老旧住宅加装电梯304部,已开工建设288部,9月底前全面开工。

07

失能失智老年人怎么管?

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险

长期护理险是保障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有效措施,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代表尹建敏提出:我省已经有开始长期护理险试点地区,兰州市在长期照护险方面有什么规划?

b3119313b07eca8019b1894600da42dba34483df.jpeg

市医保局: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9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共34万人,占参保总人数的16.3%;住院12万人次,占城乡居民总住院人次的41%;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19万人,其中退休人员45万人,占参保总人数的37.8%。2019年退休职工住院11万人次,占职工总住院人次的65%。

长期护理险制度是为长期失能人员享有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护理等服务提供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险制度,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料或服务保障。

08

如何支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

给予财税优惠、税费减免、一次性及运营补贴

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是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很好的补充,在全市养老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延风发问市民政局,“我市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有什么支持政策?落实情况如何?”

810a19d8bc3eb135276cb3c632e77dd5fc1f4427.jpeg

市民政局: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共32家,其中15家为社会办养老机构,占全省社会办养老机构的三分之一。近年来,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相关部门要对符合政策的养老服务机构落实财税优惠、税费减免、事业性收费减免,要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

给予政府补贴,即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政策,2016年起,对在自有用地新建养老机构的每张床位给予1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租赁的给予5000元一次性建设补贴,政策执行以来,已落实5家新建社会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600余万元,推动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1100张。

给予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政策,2017年起,根据入住老年人能力情况,对自理老人每月给予100元护理运营补贴,对半失能(轻度、中度失能)老人每月给予200元护理运营补贴,对失能(重度失能)老人每月给予300元护理运营补贴。政策执行以来,已累计为全市社会办养老机构落实运营补贴1200余万元;给予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运营补贴政策,给予城市3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每年2万元运营补贴;农村机构5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每年1万元运营补贴,已累计落实建设补贴9000多万元,每年落实市级补贴400多万元。

09

虚拟养老院如何在全市平衡发展?

培育养老市场 为老年人提供低于市场价20%的养老服务

市人大代表杨民召提问市民政局:“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调研中我们发现虚拟养老院模式在各县区之间发展还不够平衡。请问,如何推动虚拟养老院模式在全市平衡发展,为更多老年人提供服务?如何实现虚拟养老院模式可持续发展?”

29381f30e924b899c32906cefdffc8930b7bf62b.jpeg

市民政局:城关区在2009年率先建立虚拟养老院,2012年,虚拟养老院建设列入为民兴办实事项目,8个区县推广虚拟养老院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了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虚拟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实现了持续发展,各区县之间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也在逐步均衡发展。

今后,各区县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将重点保障特困、低保、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低收入、失能老年人群体的养老服务,围绕兜底老人给予政府补贴。同时,培育养老市场,为全体老年人提供低于市场价20%的基本养老服务。同时,进一步引导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在老年人养老中发挥各自的责任,建构各归其位、责任共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模式,应对人口老龄化。

10

如何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养老服务机构?

24条政策促进养老服务业项目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玉萍提问市发改委:“市发改委有何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养老服务机构?”

b812c8fcc3cec3fd520526d1427101398694275f.jpeg

市发改委:2019年,由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联合下发《普惠养老城企联动转型行动实施方案》,地方政府将通过提供土地、规划、融资、财税、医养结合、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企业将建设居家社区、医养结合、学习培训、普惠旅居等4类养老项目。我市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实施意见》,2017年制定了《兰州市“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2018年出台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目前,市发改委梳理政府支持24条政策。

同时,市发改委组织建立了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项目储备库,共储备项目总投资33亿元,拟建设床位7000张。皋兰县康养小镇、颐养中心,城关区综合福利院等项目正在推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晨旭

相关新闻

兰州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

首次全面实现“社银接口”发放

6月17日,记者从市社保中心了解到,兰州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首次全面实现“社银接口”发放。

据介绍,按照兰州市“三个全面取消”的工作要求,兰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各级经办部门坚持以服务人民为工作理念,高点定位,高效运作,严格程序,在待遇发放风险防范上下力气、做文章。第一时间启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社银直联接口”工作,成立社银发放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与代发银行负责人、东软公司工程师以及省人社厅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打通了向银行传输发放数据的专线渠道,规范了业务管理流程。

f31fbe096b63f6244871b2a916bd3efe1b4ca368.jpeg

“社银直联”通过社会化发放数据专线传输,数据从下载至进入银行全程无人工干预,减少了中间环节,杜绝了基金支付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确保了基金安全。同时,实行“社银直联”支付以后,养老金拨付计划的制定和发放均在金保工程信息系统内“闭环运行”,实现了“钱在账中走,数据网上流”的社保基金特有安全模式。

在此之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一直采用的是手工报盘的方式,不仅操作复杂,而且数据的安全性也没有保障。这一变化不仅节省了传输时间,提高了经办效率,还有效降低了传统手工报盘可能会出现的经办风险,加强了安全管理。

截至目前,兰州市已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社银接口发放工作。全市机关事业共有1528家参保单位,发放养老金45605人,月发放养老金21892余万元,其中市本级参保单位472家,发放养老金17528人,月发放养老金8557余万元 。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