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宗教文化>宗教圣地>正文

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和围绕它的30年艰难和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1-09 浏览次数:617
        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将于美国东部时间6日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启动美驻以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的进程,但不会马上把美国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
       按照白宫发言人萨拉·桑德斯5日上午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特朗普已经“打定主意”,将作出“对美国最有利的决定”。她没有提及特朗普具体会宣布什么。
在1995年,美国国会当时在共和党推动下通过一部法律,规定驻以使馆必须迁至耶路撒冷,但总统有权以安全因素为理由推迟执行,必须每6个月签署一份相关文件。此后历届总统,从比尔·克林顿到贝拉克·奥巴马,都签字延缓搬迁。
       为配合推动巴以恢复和谈的努力,特朗普今年6月签署延缓搬迁的文件。理论上,在上一个文件12月4日到期后,特朗普要决定是否签署中止搬迁计划、再次延后6个月的总统令。
       对于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美国政府长期以来的政策是须由巴以谈判解决。然而,针对特朗普即将作出的这一举动,国际社会纷纷表达不满。
法国、约旦、土耳其、巴勒斯坦等国均表示,事件将引起严重后果,可能破坏中东和平进程并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呼吁对以巴双方的争议性城市地位的认可在两国谈判框架之内解决。
       耶路撒冷地位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数十年来和平谈判中分歧最严重的议题之一。1980年,以色列立法认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多数国家都将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目前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实际控制,不过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以色列对耶路撒冷拥有主权。
耶路撒冷旧城。视觉中国 图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来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来王国及以色列王国。
       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五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近三十年和谈艰难推进
       作为中东问题的核心,巴以冲突双方多年的冲突使彼此都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2002年6月,美国、欧洲、联合国和俄罗斯“四方”勾勒出了一个和平“路线图”原则,包括巴勒斯坦国的独立,但由于巴以冲突不断,“路线图”计划搁浅。
       2010年9月,奥巴马政府推进恢复停滞的和平进程,使有关各方两年来第一次同意直接谈判。2014年4月,巴以和谈中断,至今未能重启。
而关于耶路撒冷地位的问题,历来是双方矛盾的焦点,也是巴以和谈中最艰难和最具危险性的问题。
三大宗教,集会圣城
       耶路撒冷,在希伯来语中原意为“和平之城”,然而这座或许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古老城市,作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千百年来信徒不断,成为了冲突和争夺的聚焦点,几千年历史中饱经战乱,甚少有过真正的和平。
       三千年来,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世世代代一直保持着他的象征价值。在古罗马政府后遭到流放而散布世界各地的许多犹太人从来没有忘记耶路撒冷。他们年复一年地重复说道:“明年相会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成了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往返回自己家园的象征。耶路撒冷在犹太先知者的预言中,信徒日常的祈祷里以及世界每个角落的希伯来诗人的颂歌中随处可见。
       对于基督教徒来说,耶路撒冷是耶稣生活、布道、殉难和复活的地方。虽然基督教会强调的是作为天堂的耶路撒冷而不是世俗的耶路撒冷,但是,在《圣经》新约全书上提到的一些关于耶稣生平和经受磨难的地方,一直吸引着朝觐者和虔诚的信徒们前去观光。
       目前在耶路撒冷的基督教社团划分为东正教徒、基督一体论教徒、罗马天主教徒、东仪天主教徒以及新教徒等派别。出亚美尼亚人外,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徒绝大多数都是拜占庭时期古代基督教徒的后裔。亚美尼亚基督教徒大多数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来自土耳其的难民的后裔。
       而根据伊斯兰教的说法,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奇迹般地被送到耶路撒冷,并从那里升入天堂。奥马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均建于公元七世纪。《古兰经》里提到耶路撒冷是“遥远的地方”,因此被认为是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的圣地。赞美耶路撒冷为圣地的文学作品在穆斯林世界比比皆是。
       耶路撒冷首次接触伊斯兰教是在公元七世纪,当时也是第一次接触那些热情的传播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旗帜的指引下建立了疆土辽阔的帝国。今天居住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大多数是逊尼派教徒。
       以色列独立宣言声明容许宗教信仰自由并保护一切宗教圣地。这些圣地由各个宗教社区分别进行管理。法律规定,人们可以自由出入这些地方。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这场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共侵占65,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使50万阿拉伯人民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已经歼灭了一队埃及军队。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14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