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夏侯氏后裔奉夏禹为得姓始祖。如今,在北京、上海、山西、江西、台湾等地偶有所见。夏侯姓只有一个源流,宗族较纯正。夏侯姓氏名人济济,如西汉太仆夏侯婴;大将军夏侯惇;唐代宰相夏侯孜;宋代直史馆夏侯嘉正等。夏侯姓源流单纯,出自姒姓,以爵号为姓。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封于杞,春秋时建立杞国。公元前445年为楚国所灭,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
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裔,周初祖先又贵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遂以夏侯为姓,称夏侯氏。夏侯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从《姓谱》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两书中的记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夏侯氏的来龙去脉。夏侯氏和单姓的夏氏本是同源,只是夏氏为兄,夏侯氏为弟罢了。春秋时代,杞国被楚国吞并之后(约前445年),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裔,封他为爵侯,称之为夏侯氏。
其后代子孙便以夏侯为姓。得姓历史距今已有2400年了。夏侯氏的郡望为谯郡、鲁国郡。东汉建安年间设置谯郡,治所在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间。鲁国郡,西汉初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到三国魏及晋代又改为鲁郡,其地相当于今山东曲阜、泗水一带。夏侯惇,字元让,三国魏人,曹操手下大将,左眼中箭失明,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东郡、陈留、济阴太守、河南尹等职。
在曹操出兵征讨之时,夏候惇总是负责防守后方,曾亲自搬运泥土修太寿陂,鼓励将士种田,发展农业,多有功劳。濡须口之战后,夏侯惇留守居巢,统领26支军队,为魏国东线主帅。曹操对夏侯惇格外亲近,经常邀请他一起乘车外出,并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其他将领都得不到这种待遇。曹丕继位后,夏侯惇被封为大将军,不久病逝。夏侯渊,字妙オ,谥号,愍侯。
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曹魏名将。夏侯惇族弟,与曹操本是同族,勇力过人。曹操年少时在家乡犯了案,夏侯渊为他顶罪,曹操又设法把他拯救出来才免于难。为人颇重义气,有一年饥荒,夏侯渊为了养活死去弟弟的孤女,他放弃了自己亲生儿子。曹操起兵之后,夏侯渊一直追随曹操左右。曾随曹操平定庐江雷绪,于潼关攻马超、韩遂,战功较多,封为博昌侯,征西将军。
夏侯渊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陈留、川太守。官渡之战后,夏侯渊负责粮草补给,保证了曹操平定北方。而后夏侯渊又率兵四处征讨叛乱,破昌、徐和、雷绪、商曜等,战功卓著,又随曹操平马超,灭张鲁,又破杨秋、刘雄、梁兴、韩遂、宋建等,再立奇功。
而后夏侯渊督张部、徐晃等留守汉中,与前来取汉中的刘备大车交战,在定军山为蜀将黄忠所袭,不幸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