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袭领地和村社封建土地所有权的形成导致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早在氏族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主要的社会组织是氏族村社,及至8世纪末起(一些地区从11世纪起)西欧出现了农村村社[法国称“谢尼奥里亚”,英国称“马诺尔”]农村村社拥有土地所有权,即经济基础,具有收取地租和实行超经济强制的职能,即社会基础。农村村社的土地一部分归领主所有,一部分归农民所有。领主领地包括城堡、森林和草场,根据土地的大小和肥沃程度分给农民耕种。世袭领地的经济职能促进了劳动分工,加速生产力的发展并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在封建社会分裂割据时期,农村村社保障了农民经济的稳定,领主可以保障农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封建主的经济作用因封建社会地租形式的变化而变化。从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封建主通过减少地租争取农奴的支持经济地位的提高促使农奴摆脱对封建主的个人依附关系。封建主的残酷剥削导致农奴的抗议和起义。
总之,世袭领地的经济作用与其经济职能密切相关。随着世袭领地作为封建社会主要经济实体地位的确立,氏族公社逐渐消失。世袭领地为作为行政和司法机构的村社奠定了基础,村社主要管理农奴与土地公用土地的使用和播种的次序等。村社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封建主的经济生活。随着农奴经济地位的提升和农奴个体的解放,村社重新确立了自身的政治、法律、社会职能。一些国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村社具有司法和管理职能。法国的村社具有更多的政治和司法职能。中世纪城市城市在封建社会生活——经济、政治和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城市具有自己的特征,如手工作坊和商铺向封建主缴纳租金。同时,城市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出现。西欧城市拥有特许权和自治权,这孕育了特殊的市民阶层,奠定了全国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基础。争取自治的过程事实上是城市反对教俗封建主的过程。总之,城市产生了特殊的宗教和文化生活,促进了宗教世俗化和经验知识的发展。大学兴起并成为教育和自由思想的中心。
因而,在中世纪和近代之交,西欧产生了与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运动。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治与法律中世纪是封建政治组织的独特发展时期。在向封建社会过渡和封建社会形成初期,依附关系并不稳固,国王权力较为有限,封建政治组织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但是,日耳曼国家通过组建政治联盟—如法兰克王国——壮大了自身力量,最终推翻了西罗马帝国。10~12世纪,随着封建关系的稳固和政治权力独立性的增强,软弱的君主常常受到公爵、贵族的威胁,从中央到地方的分权成为封建社会政治机构的重要特征。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城市自治的形成和教皇国的干涉,地方政权逐渐强大。随之而来的是王权与地方政治中心的斗争由此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中央集权国家产生了新型封建君主。君主并非独揽大权,各阶层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力。中央权力被迫与社会等级代表达成妥协,各阶层联合的组织形成,如英国的议会、西班牙的等级代表会议、法国的三级会议、瑞典的议会。
支持各阶层参与政治管理是这个时期政治的核心思想,它确立了“众人之事需要众人同意”的原则。但拜占庭不同于西罗马帝国,在向中世纪过渡时期保留了强大的国家权力。拥有强大权力的拜占庭君主根本不支持协商政府和自由城市的政策。意大利通过整合亚平宁半岛社会的各阶层力量建立了非传统的中世纪市民广泛参与管理的城市共和国。德国皇帝的权力还没国家政治机构有达到能够整合全民族的程度,社会阶层机构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在封建社会晚期,绝对君主制形成。国家权力高度集中,由君主一人掌控,行政机构、军队和税收机构都听命于君主。社会旧势力封建主与新生力量资产阶级展开了斗争。在封建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国家都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职能暴力和秩序。暴力的存在是为了保障封建领主的利益。国家的权力是为封建主服务的,出身优越的贵族具有政治和法律特权。国家通过征税等方式保障统治阶层的利益。
国家也为城市贵族阶层—不关注城市利益的高级神职人员和官员—服务。同时,君主与社会阶层之间存在对话,其形式多种多样,出现了社会各阶层机构和王室法庭,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章程、城市法律和村社章程。起义或暴动是社会各阶层力量联合起来反对国家机器的最激进的方式,主要是反对税收的增加、官员的暴政。宗教生活中世纪是世界三大宗教东方的佛教、伊斯兰教和欧洲的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在欧洲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西欧的基督教会对宗教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基督教促进了宗教意识的形成和文化—如文字、文学、哲学、建筑和造型艺术的发展。直到12世纪,教会仍是主要的文化中心。基督教促进了统一的欧洲文明的发展和巩固。同时,教会也是最大的封建领地所有者。基督教会是教俗纷争的根源。
总之,中世纪时期经院哲学成为传播知识的主要方式,之后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在文艺复兴时期缔造了新的思想和价值体系。今天的历史故事小编就说到这里,看这里文章之后有什么问题或者想法,可以给小编留言,然后大家一起他们探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