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宗教文化>宗祠文化>正文

践行殡葬改革使命 弘扬祠堂文化新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23 浏览次数:524
 “祠堂修好以后,白事都上这来办,不用买棺材,省了不少钱,劳忙的也都大锅饭一个标准,不攀比、不大操大办了。 ”说起村里的祠堂建设,东杨村村民杨军立一直都是大力支持。

殡葬改革工作部署以来,渤海路街道把深化殡葬改革工作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红白理事会成员、家族长、党员群众代表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和作法。目前,街道新建的6处纪念堂、1处公益性公墓全部竣工,达到使用条件。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精神,渤海路街道各村群策群力、因地制宜,东杨、西杨、香坊三个村经济薄弱,但是村子相隔不远,在征求上级同意后,三个村决定合建纪念堂。

祠堂建设是利村利民的大好事,但是所需资金数目也较大。祠堂建设初期,为破解建设资金难题,无论是村里的宣传栏,还是大喇叭都在不间断地宣传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的内容,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杨振民连续三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讨意见,并在村民大会上动员村民积极捐款,为祠堂的建设出一份力。

募集到足够的资金后,三个村联合成立了工程建设小组和资金管理小组,推选出有威望的老人和公道正派的年轻人进入小组,对祠堂建设中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从工程用材、工程进度、资金监管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公开、透明。募集到的资金全部交给村民自行监督管理,让群众直接参与、管理祠堂建设,花清楚钱,算明白账,这个方法得到了所有村民的认可和赞同,调动了大家建设祠堂的积极性。“祠堂建设中群众积极性都很高,有很多村民自愿投入祠堂建设中,不要一分钱,祠堂建成后也要积极利用起来,到了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春节祭祀时间,进行些祠堂文化建设,祭奠祖先教育后代,把移风易俗工作做扎实。 ”东杨村村支书杨忠说道。

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栾宝升说:“下一步,渤海路街道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全面取缔传统土葬,按照‘逝者全部进入纪念堂、公墓,土地不留标识标记’的原则,在全街道各村推行,将三代以内的逝者全部迁入纪念堂、公墓,其他坟头全部平掉。 ”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