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由于受政治、历史、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它们无论是在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还是城市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发展空间和前景以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其他城市所不具有的优势,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的大都市,即人们所谓的“一线”城市。诚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正是这些独具的条件和优势,对无数的年轻人构成了强大的、特有的吸引力其极具诱惑性,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其他地方的纷纷涌向这些城市,开始自己的寻梦之旅。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有利必然也有弊,有得必有失,也正是由于这些城市的各方面的优势,使得大量的外来人口的涌入,又快速拉动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受此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些城市的物价和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伴着市场需求的加剧,催生了房价、医疗、教育等消费支出的快速攀升,同时也使得就业和生存的压力等也明显的大于其他城市,甚至于出现了收入和房价以及消费的极不匹配性,尤其是房价一直高企不下尤为明显和突出,房子问题成了许多外来者的难以跨越的大山和一道难于解决的难题。
由于无法解决房子问题,自然而然就难有家的概念,在承受巨大压力的同时,在出租屋内永远无法找到那种真实家的体验和感受,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融入这些城市。曾几何时不知何人将这些在一线城市打拼却并没有融入城市生活的群体形象地称之为各种“漂”,例如“北漂”、“上漂”、“深漂”等,这种称呼可对这些群体进行了一种神形兼备般的刻画与总结,也是对这些群体特征的一个形象比喻和高度概括,把他们的生活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为了寻找所谓实现自我价值之梦的同时,也必须真实的面对着人在漂泊、心在漂泊的痛苦现实,整个人就像一个无根的浮萍,四处漂泊、无依无托,在他们内心深处多么渴望有个家,体验到家的温馨,让自己个家、有个归宿,也有自己的一个根的愿望就尤为强烈和明显,正所谓“缺啥补啥”,这样打拼一年,对于春节长假以及短暂的回家团聚时刻,成为了他们心中的一种期盼和奢望,每次的春节回家对他们而言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次找家寻“根”的过程。
有一同学大学毕业后去北京发展,为了在北京打拼出来,起早贪黑拼命的工作,面对高企的消费,从各个方面降低生活标准,压缩各项消费开支,由于嫌市区房租太贵,就在周边郊区租房,这样他每天的活动轨迹就是租住房、公交、地铁、职场,生活的内容就是匆忙的赶路、紧张的工作和廉价的盒饭快餐甚至泡面,回到租住房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整个人就像一个上足了发条并且程式化的机器,对于他来说每年的过年就是一种极度的享受。
虽说自己的家地处一个小县城,但是在过年的那段时间里,他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亲人,回到自己那个真实的家,可以和自己曾经的同学、朋友和儿时的玩伴团聚相见,在这里他可以有真正家的感觉,也就是一种找到了“根”的感觉。每年一到过年时刻,对他来说既是自己最幸福的时光,同时也是最难以割舍的时段,每次在收假的时候,对他来说可以说依依不舍,不愿离开,每次的春节都在去与留之间痛苦的选择,每年的春节假期对他而言是幸福的时光同样也是一种无形的折磨和煎熬,最后都是在万般无奈的痛苦中割舍亲人,带着不可名状和极其复杂心情回到北京,继续开始自己无“根”的日子。
由于高企的令人瞠目咋舌的房价,加之较高的生活和消费支出,使得许多在一线城市的漂泊的年轻人,除了满足日常的生活支出之后略有结余,根本无法满足解决个人问题,成个家的物质条件,不管出于那个年龄阶段,只要没有家,人就没有安定感和归宿感,也就是始终无根之感,只有在春节长假的归家时段,才能重新找到家的感觉和一段极其短暂的找到自己“根”的体验。
曾有一熟人二十出头就去了深圳闯荡,经过几年的几年的打拼,手中有了一些积蓄,但是在面对深圳的与收入水平严重倒挂的高房价面前,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想买个房成个家几乎是天方夜谭,就这样一直在深圳漂来漂去,在不知不觉的漂泊中,已快进而立之年了,个人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自始至终一丝一毫没有找到一丁点儿深圳人的感觉,找到自己的根所所在。每到春节回家,虽然不愿面对家人和亲戚们催婚和家乡过节的繁文缛节,但总是盼望着春节回家,找一下家的感觉,他几乎在每个春节回家都会戳中自己心中无“根”的痛点,让自己唏嘘感叹,泪盈双眼。
过年回家对每个人来说是一次家人的团聚,而对于许多在一线城市漂泊的人来说,更为形象和确切地说是一次难得的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