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给我带来很大的启示。让我感到,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独具个性、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来支撑。一个城市,只有构建了富有个性的文化灵魂,才可以进一步去寻找、培育自己新的生态和发展模式。
解放周一:一座城市在发生、发展前,大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文化繁衍。您文章中所介绍的这些“路标”合在一起,似乎就是一部上海文化灵魂的发展史。
曹伟明:是的。所以特别推荐大家去留意、去观看、去现场感受。
在上海的历史上,无论是崧泽村的崧泽文化、福泉山的良渚文化,还是青龙镇的港口文化、朱家角镇的工商文化,一脉相承,奔流而来。其中,正是崧泽文化的“开拓奋进、自强不息”和海派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创业、创新,造就了从青龙镇到黄浦江、再到洋山港的演变。从这个角度去看,现代化的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都是倚赖崧泽文化和海派文化中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基因,一路支撑着,慢慢培育、发展而来。
如今,我们常说,一座城市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全社会的文化自觉非常重要。由此来看,我们更应该倡导和引导市民多开展一些自发、自愿的文化体验活动。寻根之旅,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好的落点。我们可以从更普遍、平凡的寻根之旅中,在身边亲切可感的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寻找、捕捉文化创造的“灵感”。
解放周一:如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发现,培育先进文化,最难的是培育文化所处的生态。对此,您有何建议?
曹伟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跨文化交流与城市文化变迁的互动中,我们更应认识到本土文化保护和文化事业繁荣的多样性何其重要。保护好了这些文化的多样性,城市建设、文化创造有了源头活水,文化生态会越来越好,市民、居民的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此外,让文化人先进、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理念,来带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文化水准的提升,也非常重要。对于文化生态的培育来说,尤其需要大力培育与城市发展建设相匹配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包括高级管理人才、创作创意人才、活动策划人才、辅导培训人才、理论研究人才,等等。在构建文化人才蓄水池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建设一支体现城市发展水准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使之成为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