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
文 | 网络转载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宛如一部浩瀚的历史长卷,既深奥辉煌又斑斓多姿。
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血缘符号,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先决条件,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通过姓氏符号,可以将每个人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漫长而又神秘的探源体系。探讨这种联系的过程,就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寻根之旅。
寻根问祖,是人的天性,他标志着个人与家庭的血脉联系,而且关系到我们的历史与文明。在姓氏探源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先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可以从中感受古往今来祖先在政治、经济、教育、道德等领域的成就,又可以了解祖先的生存状态、立身处世、价值观念等状况。姓氏,说到底是联系人与人之间认识和理解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姓氏的组织和相聚,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人,了解社会,所以我认为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一张打通人际“王国”的名片。
那么家族文化的特定含义是,指以家族的存在为基础,以家族的认同与强化为特征,注重家庭的延续与和谐,并强调个人服从整体的文化系统。它是一个家族的基业,能促进家族的团结,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大家的依靠,这就意味着家族文化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化气氛,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支撑。
不管“姓氏”文化也好,“家族”文化也罢,文化核心理念的传播,需要讲究的是“教化”的方式。古人擅用经典、韵文、诗歌、联语、故事、戏曲、绘画、节庆、祭祀、人物范例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传播文化观念,推行文化教化。这些都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在历朝历代的制度、律法、礼仪、学规、乡约、族法、家训乃至供孩童们遵循的《弟子规》、《女儿经》等制度体系中建立起来的。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行为方式,观念模式和精神气质。文化教化毫无疑问是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是姓氏、家族、社会乃至个人共有的功能和任务。
教化在古代也叫“风化”,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由此可知“风化”的规律是“上行下效”。因此,一个姓氏,一个家族的文化精英,应该树立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的实践者和表率者。
一种优秀的姓氏家族文化体系,如果没有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族组织和家族精英来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去推行,就会缺乏“风力”难以达到“风化”的作用。甚至这个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就可能引发文化抵触和文化危机,难以发扬和光大。所以说文化不是经济的婢女或伴娘,而是一个姓氏,一个家族的灵魂和脊梁。文化是“软实力”,但力量很硬很锐,具有不动声色的渗透力、感化力、雕琢力和无坚不摧的穿透力,经济发展,可让一个家族“富”起来,而文化发展,才能让一个姓氏,一个家族真正的“强大”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们通过自身的修养与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古代的“人文”精神非常重礼仪形式,提供德治,力求使社会各个等级和睦相处,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均衡。从而也特别注重社会细胞的家庭,为家庭成员规定了应当遵守的各种道德规范,认为家庭和谐才能有社会的稳定和均衡。
“忠、孝、仁、义、礼、智、信”中的“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支持着国家、民族,以致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
“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这是立身之本。
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保持肃穆、恭敬的态度。后来引申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是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所从事的工作。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说文化中占重要的地位,指出“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
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仅次于德,是人类持有的一种情操。提倡“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义”的本义,合乎道德行为或道理。
提倡“礼”,就是注重礼仪,尊重他人,礼的核心就是尊重。提倡“智”,就是提高素质,服务社会。
提倡“信”就是讲究诚信,一诺千金。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将礼仪文化传承与乡土社会和谐融为一体,在“修身养性、仁而自律;以礼制利,合理谋利;养亲敬老,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同甘共苦;友善待人,真心相交,互敬互爱,彼此扶持;礼法齐备,规约行为;古今交集,内外融通等各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行为规范。
由此可见,文化是一个非常宽足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包括宗教、信仰、风俗 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以及我们上面所探讨的姓氏、家族文化等等。)各种制度内在观念形成的总和。说到底,文化其实就是人生所之所依靠之一切,是极其实在的东西。文化的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文化也可定义为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进而引导创建的集体人格”。
从姓氏文化,家族文化中集中反映,首先文化是一种抽象和具象相融相契的集合体。其次,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价值理念或价值观体系。其三,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一个民族的集体人格和人文素质。
在励精图治,振兴中华,国兴善政,民乐舒心的盛世之时,各姓氏,各家族都本着爱国爱族,用各姓氏的独特家族文化,促进宗亲联系,增加宗亲感情,应运图发展,振家声的文化特色,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近些年来各地纷纷成立了各姓氏的“宗亲联谊会”,从讲政治的角度来分析,我认为也合符我党“凝集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我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要求“必须善于联谊交友,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注重和凝集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从我国许多成功的先进经验证实“社会组织(民间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
发挥姓氏“宗亲联谊会”这一新型的社会组织在各姓氏家族内教育引导全体族群,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心一意听中国共产党的话,全心全意走社会主义道路,诚心诚意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拥护党政,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家族”中展示正能量,“团结,帮助,引导,服务”各姓氏、各家族的族群,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做“加快发展的先行者,合法经营的示范者,共同致富的促使者,遵纪守法,至诚至信的带头者”。
各姓氏、各家族的“宗亲联谊会”要在各项社会和家族事务中“以主动求重视”争取地方党政部门和民政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以合作求共识”与各兄弟姓氏(家族)和社会进步团体。强增联系,搭建社会事业共同发展向上的“桥梁”。“以务求信任”热心诚恳诚实为社会,为家族办事,得到家族的拥护与爱戴。“以作为求地位”,有为才有位,一份耕耘就必定有一份收获,您有付出,有奉献,就会得到族群的公认,得到社会各界对“宗亲联谊会”这个组织的认可。从中去领悟一个人生正道的真理,“德”与“得”不仅只是音同,而且有着相互的因果关系,有“德”方为善“得”。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政治品德,并能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坚持以“德”换“得”,不仅能得到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认可及褒扬,这种“得”无疑更踏实、更可贵、更长久。
“姓氏宗亲联谊会”的全体理事人员,应该在家族事务中立足把住“脉”,突出“情”,讲究“活”,注重“实”。坚持用热心帮助人,用行为感化人,用真情感召人。鼓励引导全族家人“将家族事务服务好,扩大宗亲理事会在社会和姓氏之间的影响力。“用尊重之心,激励之心,合作之心,沟通之心”紧密贴近社会,团结家族,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姓氏组织。
“宗亲联谊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要严格做好“三件事”。一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党委政府想做”的事。与地方党政发展经济的决策保持高度一致。二就是,适应家族内部的联络沟通做去宗亲“需要帮助的事”。三就是,服务社会,服务民众去做“公益需求的慈善之事”。同时还要用高度的“紧迫感、责任、荣誉感”,当好家族中的六员,即“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员;家族事务管理员;族群遵纪守法督导员;家规家训、家族渊源讲解员;家族企业经济形势预报员,家族家庭矛盾调解员”。以勤动脑,善思考;勤动嘴,多协调;勤动手,愿待劳的奉献精神,博得众宗亲的信任与爱戴。
通过姓氏“宗亲联谊会”的带动下,让全体族人,不断加强学习,完善自我自觉做到:
政治上自明, 思想上自强,
求知上自学, 纪律上自严,
作风上自律, 经营上自奋,
生活上自检, 做人上自尊,
事业上自爱, 交友上自谅。
以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靠素质之身,靠勤奋创业,靠业绩进步,靠品质做人。
在学习和实践中引领家族宗亲,特别是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民主、法治、公平、人本、开放、和谐、效益、统筹”的八种基本理念,健全“政治、理论、思想、品行、文化、业务、心理、身体八种基本素质。着力提高各姓族青年一代“辨德识才,沟通说服,善于学习,辩证思维,文字表达,信息把握,工作创新,严格自律”的八种基本功能。在实践中磨练,在群众中丰富,在修身中升华。
宗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几千年来的发展证明,宗亲文化赓续了民族血脉,保持了中华民族区别于其它外国民族的独特性,保持了中华文明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使中华文明世代相传香火不断。所以,纵观今日之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仅剩中国,其它三个古代文明国家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了是有其原因的。
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以“破四旧立四新”、“阶级斗争为纲”等理念为治国方针摧毁了中华文明瑰宝之一的宗亲文化,造成了国内华夏儿女对自己祖先的不认同和不信仰,才导致了今天中国整个社会的信仰危机和道德缺失。由此也可以看出,宗亲文化在维护社会诚信、民族信仰和社会公德方面有其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一百多年来,海外华人一直没有忘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没有忘记寻根问祖追本溯源的宗亲文化。所以,这些年在海外持续不断进行的宗亲文化逐步影响了国内,国内各地区也程度不同地开始了宗亲文化活动,并且有些经济发达地区各类宗亲文化活动次数越来越频,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活动区域越来越广,活动参与人员越来越多,活动形成的宗族影响也越来越深。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宗亲文化是受到宗族追捧的、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文化活动。
从全国各地各姓氏开展宗亲文化的效果来看,宗亲文化活动推动了宗族大家庭的修谱修祠活动,也教育了宗族人群对祖先的认同和信仰,提高了宗族人群的集体意识和道德水平。同时,也激发了宗族宗亲研究家族历史、研究民族历史、研究国家历史的热情。
很多宗亲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产生了安于现状的想法。其实,目前大多数宗亲会的运营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借助了一些互联网工具开展宗亲活动,比如微信,QQ等。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宗亲会如果要做大做强,取得更长远的发展,就要学会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用互联网思维来发展经营宗亲事业,为所有宗亲的切身利益着想。
当前,个人认为姓氏宗亲会应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来壮大自己,不但是大势所趋,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今后的工作方向是把更多的宗亲联谊在一起,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平台。使传统宗亲事业走出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也能引起更多人对宗亲文化的关注,推进宗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