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宗教文化>宗亲文化>正文

关于切实推进家族文化建设的九条措施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25 浏览次数:572
 

关于切实推进家族文化建设的九条措施建议

一、要客观地看待目前联谊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的“川东北杨氏惠鉴公联谊会”成员太少,而编撰家谱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浩大的系统工程,仅靠我们目前“川东北杨氏惠鉴公联谊会”微信圈中这么二十多号人,既会让主要成员很艰辛,也很难做到科学全面地编撰出让绝大多数认可的家谱来。表面原因归结为:缺人和缺钱。

从惠鉴公到清字辈有23代,按人口繁衍理论粗略计算,理论上应该有2的23次幂的人数了,扣除这个繁衍过程中的天灾、疾病、战火、断代等因素造成人口锐减的数量,到目前至少也有十数万人之众了,起码也有好几万人。所以,不应该缺人。如果能寻找到并吸纳成千上万名宗亲会员,那就相当不错了。而这么多人,各个行业领域、各个年龄阶段、县内县外都有,只要一听说是同一祖宗,基本上都有亲近感情的。有各方面的人才,如果汇聚得法,就会有许多社会资源的,可形成强大的编撰力量的。但是,目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问题出在哪里呢?

是缺少对祖宗的感情而不愿意出力,或缺少对宗亲的认同感而不愿意配合吗?不是。大多数人,还是认祖宗的。宗亲的心理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很认祖宗,但是年龄大,不会使用微信、电脑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劲使不上。二是很认祖宗,有文化知识,但是工作忙,没太多的时间来坚持长期做,心有余而时不够。三是也认祖宗,但是生活压力比较大,忙于挣钱养家,根本没有闲暇来顾及所谓的家族文化。四是也认祖宗,但是存在畏难情绪,他认为,时间过去了几百年、上千年,单就你们一帮子人哪有可能把家谱搞准确,到头来会不会张冠李戴地确认一位祖宗让他认。五是也许存在极个别的,对我们的工作,包括公开透明度方面,有不信任的顾虑。

所以,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而时不够、因生活压力而闲暇来顾及、以存畏难情绪而不积极、不肯信任而不配合”这五种问题,根本原因归结为:缺少合理的运行机制。能部分地解决这些问题吗?可以。根本出路就是:形成一套工作制度,建立比较合理的运行机制。

需要建立一个组织有力、各司其职、保障有底、公开透明、运转高效、大家参与、队伍较大、共建共享的长效运行机制。

现提出如下建议,供各位宗亲参考并指正。9条措施是相关联的、相辅相成的,要全部看完后面的,才会支持前面的措施。

二、坚持三条原则

(一)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

凡是惠鉴公的后代子孙,不分男女老幼,只要姓杨,就可以成为会员。要树立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正确观念。很多女宗亲参与家族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远远超过个别男宗亲的责任感,我们不能忘记这个庞大的群体,而是要广泛吸纳引导。

(二)既讲工作又讲亲情的原则

抓工作落实时,多讲职责分工,不搞论资排辈,否则,常常因为某某辈份高者或年龄大者,却没有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而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批评,导致家族文化建设的全局工作难以推进。家族文化建设搞不上去,讲情面,有何用?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是如果完不成战斗任务,讲情面有用吗?

不是不讲辈份和情谊,一定要讲,而且要大讲特讲。什么时候讲?就是在开展祭祖、家族庆典等活动时和平时交往中,要讲辈份有别、伦理有序。不亲富嫌贫,既要有新时代条件下的家族内部的伦理秩序,又要尽量吸引每位宗亲平等参与。

(三)坚持自愿入会、自由退会的原则

要有做大格局的意识。虽然毕竟不能强求,主要是依靠宗族血缘感情纽带来维系。但是,可以区分为四种方法,因人而异地使用:一是对有较强宗亲意识和家族责任感的,要委以重任、交担子压任务、严格标准要求,当批评就得批评。对有一定宗亲意识和参与积极性的,要加强增强其责任感,给予一定的工作任务,多表扬,引导其积极完成。对有宗亲意识,但目前还存在观望态度、怀疑心理的,要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先争取他(她)参加活动即可。对宗亲意识淡漠的,当前能争取的就争取,实在不行的,就先等一等,等我们做大了,有影响力了,那时他自然会加入的。

三、建立四个微信圈

一是“惠鉴公文化研究会大家群”,打出杨姓是“大家”的响亮品牌。有两个含义,杨家是大姓世家;惠鉴公是大家的,要好好努力。一个好的名字往往能引起大家的认同感和积极参与。包括会长在内的所有会员,都加入该群,相互交流沟通,加深了解认识,增进宗亲感情。

二是“惠鉴公文化研究会对内联络群”。三是“惠鉴公文化研究会对外联络群”。分别专门负责对内发展队伍,对外加强联系。具体如何使用,后文会详细谈到。

四是“惠鉴公文化研究会指导群”。如何使用,后文详细谈。

四、在现有联谊会基础上略加改造采取9条措施加强建设

(一)尽早注册成为合法的社会组织

在现有联谊会的基础上,争取尽早到巴中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注册成立“川东北杨氏惠鉴公文化研究会”,不要称为“联谊会”,而是“文化研究会”肯定可以通过政府审查。成为正规合法的社会组织,一是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各项活动,有正规的名称,有合法的公章和对外财务章,有合法的银行账户,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开展活动的资金往来还可以免税。二是可以打消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宗亲们的有关不得参与非法社会组织的顾虑,成为正规的合法社会组织之后,这部分宗亲可以毫无顾虑地成为会员。三是搞得好的话,还可以申请到政府扶持项目资金。总之,只有好处,毫无坏处。走这条路,也是大势所趋,是政府要求必须做的迟早的事。

(二)设立“对内联络办”

负责寻找宗亲成员、发展壮大队伍。“对内联络办”下设若干“XX联络点”,根据按地名立派的做法,各联络处的“XX”名称使用立派时的地名,如“荫灵山联络点”。基本上把现有各分会改称为“XX联络点”即可。

“对内联络办”设正副主任各1名,成员2-3名,负责通过“惠鉴公文化研究会对内联络群”联络若干个联络点的正副主任。

各联络点设正副主任各1名,成员2-3名,专门负责寻找本村或本地域内的宗亲,宣传发动引导他(她)们认祖归宗、积极入会,把新入会的宗亲推荐给“惠鉴公文化研究大家群”即可。

为什么要把现有的各分会改称为“XX联络点”呢?

所谓“分会”,应该具有宣传、联络、开展活动、关爱宗亲、帮助宗亲等等能力。相对于整个协会,“分会”麻雀虽小,五脏应该俱全。但是,从过去这两年来看,目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绝大多数的分会是没有这些能力的,也很难具有这些能力的,是“睡眠分会”,不能干大事,也很难干成事,有名无实。所以,改为“联络点”,目前让它只具有寻找和说服功能,把人找到,说服宗亲愿意入会,平时与本村本地域宗亲常联系就可以了。

“联络点”不能形同虚设,要根据已编出的家谱,照着地名和人名,去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引导说服工作。每年要完成一定的任务,要有适当的合理数量指标。例如,每个联络点在每季度要完成吸纳10名宗亲入会的任务,每年要在“惠鉴公文化研究会对内联络群”中通报考核结果的。过几年,等队伍发展壮大到成千上万之众了,再把“联络点”培育成“分会”。

新入会的宗亲在“惠鉴公文化研究会大家群1”里干什么?天天转发些八卦新闻吗?谁来宣传教育引导?会长、副会长等所有宗亲都加入该群,当群成员接近500人时,再增建“惠鉴公文化研究会大家群2”,以此类推。会员越多越好。

由“宣传教育办”来做这件事。

(三)设立“宣传教育办”

负责建立并管理“惠鉴公文化研究大家群”,主要宣传以下八项内容:

一是在“惠鉴公文化研究大家群”里宣传“孝亲敬祖、团结互助”的精神。发展家族文化事业,要有一个能凝聚人心的口号。

二是宣传党和政府关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家族家风家教传承建设的有关政策方针,要让大家清楚我们这个社会团体是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的,是合法的,不存在任何政治问题。

三是宣传中国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廉耻和忠孝文化,宣传忠孝美德故事。例如把“千一公与庆一公,一门两居,义气甚笃”的事例编写成故事,把惠鉴公后裔中的孝亲典型发掘出来并宣扬开去,把宗亲中的好人好事宣传推广,传播正能量。

四是宣传普及目前已经取得的家谱研究成果,要让各位宗亲明白自己的世系,起码清楚自己一家人、自己的爷爷祖祖是属于哪一支脉,不能稀里糊涂。

五是及时发布家谱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引导大家群策群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闲的跑腿,有资源的提供资源,只出主意、出点子也可以嘛,至少有那份心。

六是转发国家有关政策、行业动态、技术指导等与大家生活密切相关且有益于家族家族和个人发展的知识内容。

七是要教育引导宗亲认识到,自己原来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是哪支哪脉,别的宗亲辛辛苦苦地查证研究编印出版出来,这就是拿给大家共享,看了这些研究成果,才知道自己的祖宗,才知道平时常照面的谁谁,竟然与自己是同一祖宗的后裔,这不是让人很高兴的一件事吗?做出研究成果的那些宗亲,就是在为大家奉献心血。那么就要积极支持这种奉献,不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要积极地花点小钱购买这些研究成果,少打一次麻将、少抽几包烟、少喝几瓶酒就可以省下这几本书的钱嘛,以便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这些已经出版的家谱,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全面准确,但起码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提倡积极购买这些家谱书,并不是让大家拿回家放在柜子里锁起来珍藏,而要认真去发现毛病,和大家一起把资料补充完整准确,不是最终定版,而是要准备用来修改的。但是不能等到最终定版时,才购买,现在买回去,一是普及家族文化相关常识、教育激励后人;二是和大家共同一起来帮助编修家谱。

八是公布公告本研究会其它各内设机构开展工作或举办活动的相关方案,引导大家积极参与。

总之,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去占领思想宣传教育这个阵地,各种与新时代家族家风家教传承建设相背离的消极思想就会去占领它。很多宗亲不是不想积极出力,而是不知道如何出力、怎么出力、出力后会有什么样的成果共享。思想认识不统一,就是心不齐嘛。所以,我们要通过这种集中宣传教育的方式,去化解他(她)们心中的各种顾虑,在家族文化建设上的各类问题上,尽量统一思想认识,才能齐心协力。通过宣传教育,把抽象化的“齐心协力”口号,变成看得见的团结一致。

“宣传教育办”很重要。设正副主任各1名,成员5-8名,挑选会电脑、常玩微信、能说会写的宗亲担任。

宣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凝聚大家的各种力量,具体就是为研究会提供基本的人、财、智力、社会资源支持。谁来管理这些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呢?

(四)设立“财务审计办”

要让各位宗亲清楚明白收入和开支情况。设立主任1名,出纳、会计、预算员、审计员各1名,共5人。负责收取会员费、申报每项活动经费、支出活动经费、审计是否按预算进行实际开支,每半年向宗亲公布账目。这样做,既非常必要,也很关键。

没有钱,是干不好事情的,至少是很难长久地这样不计报酬地干下去。我们不主张任何宗亲倾其所有时间和财力去做家族文化建设,而是需要大家出力,聚沙成塔,才能持久。

需要把费用开支列出预算表来。例如,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的电话费、交通费、用餐补助费,联络点的宗亲每年也要有点电话费补贴吧。为了家族文化建设而付出心血的宗亲,就是要大大方方地、理直气壮地收下应该得到的补贴,不能老是让艰辛努力干事的宗亲还自己掏腰包。自掏腰包的做法,是难以为继的。要大家来。

考察研究、编辑校对、印刷装订、开展祭祖活动,参加外省杨姓联谊,等等,这些任何一项活动,都是需要钱的。这些费用,由预算员编制列表,在“惠鉴公文化研究会指导群”中由会长主持审议通过,再由出纳支取,会计做账,审计员审核登记,每半年核算,每半年由“财务审计办”主任在“惠鉴公文化研究会大家群”通报给大家。

钱从哪里来?主要依靠收取合法的会员费。如果能发展1000名宗亲,每位每年100元会费,一年就有10万元的家底费,可安心地用来保障搞家族文化建设,从而顺利推进家谱编研工作有效展开。至少,不需要再在微信圈内一再苦口婆心地动员大家募捐,就可以像模像样地去感谢联络湖北或贵阳的家谱编委会了,就可以安安心心地与中华杨氏联谊会等同姓宗亲组织团体加强沟通联系。所以,要大力加强“对内联络办”和“宣传教育办”的工作,发展壮大宗亲入会队伍。设立“财务审计办”就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公开透明,从而让各位宗亲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有了这笔钱,拿来干什么?

(五)设立“编研外联办”

1.负责编研家谱

拿出全面、准确、翔实的家谱和相关研究成果,这才是我们研究会能发展存在的主要理由,是我们家族文化建设的主要业务。所以,非常重要,也非常繁杂,是一项耗费人力、财力、物力的工作,是会费保障的最大对象。

目前已经编出的家谱,都还存在不完整的缺陷。正因为存在不完全的问题,部分人认为,搞得还不准确,我要它做什么呢?所以,相当部分宗亲就缺少参与的积极性,更不愿意去购买它。

建议从后往前推、先小支后大支地编辑若干分册。具体方法如下:先把众多叶和各枝,存在的疑点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各个击破,力求全部解决。再编研众多枝和各干,力求全面详细。最后编研惠鉴公的根。以这样的方式,逐级往上推,时间上由近及远,工作量上由简到繁,难度上由易到难,就可以先产生一大批准确的成果,让众多宗亲看得到、都认可,就可以先拿到手。当然,叶、枝、干、根的编研工作,在人手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同步展开。具体如何编研,由编研外联办的负责人提出方案。

所以,我们需要一大批具有一定相关知识储备的宗亲来做这件事。要发动宗亲广泛开展“读懂祖宗墓碑活动”,把墓碑地址信息、碑文对联内容等弄清楚,可以拍照后,传给“编研外联办”研判组来解读、核对、研究。

2018年5月在巴州区跳马台发现的关于修观祖记载的墓碑,就说明,还有相当多的墓碑就在我们宗亲自己老家不远的地方,需要抽时间去用心发现。从另一方面,这也说明,目前已经编印出来的家谱,还存在大量的不足之处,需要纠正、补充、完善。但这并不是否定了已经编印出来的家谱的工作就是无用的,恰好相反,之前工作是为我们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作了大量的铺垫,是非常值得的。要告诉大家,目前这些新编印的家谱,拿给大家,就是为了让大家发现更多的问题。

“编研外联办”要与万里公后裔家谱编委会保持密切联系,与巴中、南江、旺苍、苍溪、麻城、益都等地方志办公室建立联系,可与国家专业的碟谱研究机构、史学协会等建立联系。杨姓家谱的事,只能依靠我们自己,才能完成,指望别人,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培养一批自己的家谱编研人才,虽然是业余的。

2.负责对外联络

因为家谱中的很多疑难点问题,往往与市县之外的其它杨姓有关联;也需要与地方志办公室、碟谱研究机构、史学协会建立联络沟通等;也可以利用在市县之外的惠鉴公后裔的社会资源;并且也可以争取发展外部资源。需要有一个负责对外联络的小组。

因此,“编研外联办”下设五个小组:

一是搜集组。负责搜集各支派的墓碑内容、老书记载等实物或照片等编研所需资料。

二是研判组。对搜集来的大量照片、资料进行解读、研判。

三是编辑组。对一手资料、解读结果、研判结论等编辑出版。

四是校对组。对初稿、征求意见稿进行认真校对审核,形成审核出版稿。

五是外联组。负责建立并管理“惠鉴公文化研究会对外联络群”,由会长、秘书长和“秘书室”“资源运营发展中心”这2个内设机构的主任,“编研外联办”的正副主任,外联组的正副组长各1名,总共8人,加入该群。负责联络那些人在外省、长期没有回过家乡的惠鉴公后裔宗亲,与中华杨氏联谊会等团体保持联络,邀请杨姓宗亲团体的联络员加入“惠鉴公文化研究会对外联络群”,在该群内商讨联络或协调整合资源等相关事宜,为巴中市县内惠鉴公后裔建立广泛的人脉资源,组织研究会的相关内设机构代表研究会参加政府组织的活动,推出“惠鉴公文化研究会”的文化品牌。

“编研外联办”设正副主任各1名,各小组设正副组长各1名,搜集组的组员若干名,研判组的组员5-8名,编辑组的组员若干名,校对组的组员5-8名,外联组只设正副组长各1名。

(六)设立“资源运营发展中心”

既然同是自家人,就当互帮互助。在各位宗亲自愿提供相关信息的情况下,设立“资源运营发展中心”。

一是了解各位宗亲的技术特长、专业优势、存在什么困难、可用社会资源、甚至个人的吹拉弹唱跳、琴棋书画艺术专长等方面的信息,将收集的信息汇总归类,分送给相关的其它内设机构。

二是研究会为其宗亲搭建一个互帮互助的平台,关爱慰问帮扶宗亲。例如,哪家孩子读书费用紧张,研究会就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哪位宗亲身患重病了,研究会就应该表示慰问关切。哪位青年需要找工作,恰好某位宗亲有这方面的社会资源可以利用,帮助他有个好发展。总之,要让每位宗亲感觉到,这个家族的组织是看得见、摸得着、真正关心自家人的,而不是无能为力、甚至不闻不问和漠然视之。例如,谁家孩子确实有艺术专长,就由研究会帮助其宣传推广,要向世人展示杨氏家族的文化底蕴。

三是负责整合运营资源,搭建商务合作等各类发展平台,为研究会扩大收入来源。毕竟,如果在会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会费是很有限的。没有钱,家族文化是很难做起来的。

如果让加入研究会的宗亲他(她)看不到任何希望与帮助,怎么可能十分情愿地加入或留在这个自家人的组织内呢!结果,就出现各顾各的状况。我甚至有个建议,如果能做大做强,在传承传统做法方面,可以做些具有长远意义的事。例如,凡是有宗亲为父辈祖辈立碑的,由“家谱编研室”提供撰写碑文等技术支持,由“财务审计办”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以激励宗亲积极为上辈立碑。石碑的留存意义还是很大的,是我们追溯家谱渊源的重要根据。这一措施,看似不可能。其实,是很有战略意义的一招。因为,相当多的家族,现在对碑文有何内容、如何撰写,是没有思想准备的。给予一定补贴,会产生很好的聚集人心的效应。同时,也会为将来墓地使用等方面提前做些准备而有益于宗亲。

“资源运营发展中心”设正副主任各1名,成员5-8名。由社会资源比较广、对家族责任感比较强、对宗亲帮助比较热心、具有运营能力水平的宗亲担任。

(七)设立“技术支援中心”

下设技术支援小组:

一是信息技术小组。负责开通并维护“惠鉴公文化研究会”微信公众号和“惠鉴公文化研究会”网站平台,负责微信、网络、手机APP等方面的信息技术支持。

二是法律支援小组。由懂法律或有律师资格证的宗亲组成,帮助遇到法律问题的宗亲,例如外出务工的宗亲遇上劳务纠纷,由研究会出资保障交通食宿等相关费用,由法律支援小组出人,帮助在外地遇到困难、举目无亲的宗亲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援。很多宗亲,无论在外,还是在老家,遇上法律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仅仅是请律师的费用,就往往让人望而止步,最后不得不忍气吞声受欺负或吃大亏受大损。我们杨氏惠鉴公后裔,又不是没有人才嘛!目前缺少的是齐心协力和整合资源的方法而已。

设正副主任各1名,各小组设正副组长1名,成员若干名。

(八)设立“督查考核人事办”

一是其它各内设机构的工作安排文件都要抄送“督查考核人事办”,“督考办”平时就督查和记录各内设机构开展工作、抓落实、完成任务的情况,每月与各内设机构通气询问工作落实情况,督促各项工作有序按时展开;及时向“惠鉴公文化研究会指导群”反馈各内设机构的工作进展;每季度要向“惠鉴公文化研究会大家群”通报相关情况;每年清明节祭祖前向“惠鉴公文化研究会指导群”提交各内设机构考核情况。对工作不力、积极性不高的个别内设机构负责人,向会长和“惠鉴公文化研究会指导群”提出调整方案。

二是从“惠鉴公文化研究会大家群”相互交流和“资源运营发展中心”提交的信息中,发现积极肯干的宗亲人员和各类人才。

设“督查考核办”正副主任各1名,成员2-3名,挑选有责任心、处事公平、严肃认真、铁面无私、敢讲敢说的宗亲担任。“督查考核办”成员要对推进家族文化建设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使命感,直接向会长和“惠鉴公文化研究会指导群”负责并报告。

(九)设立“秘书室”

一是整个研究会的中枢指挥中心。负责开通并管理“惠鉴公文化研究会指导群”,可将现有的“川东北杨氏惠鉴公后裔联谊会”改为该群名,群内成员由会长1名、副会长5名、秘书长1名,8个内设机构的正副主任即16人,“秘书室”成员5人,共28人组成,负责商谈研究会的重要事项。在“惠鉴公文化研究会指导群”内商讨家族文化建设的重要事务和重要决策,要坚持“多讲抓工作,少讲论辈份”的共识,牢固树立“把家谱编研科学全面了,把家族团结起来了,就是对祖宗最大的孝敬”“如果编不出来,或编得不够好,或搞得不团结,即使讲再多的情面,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等意识。“惠鉴公文化研究会指导群”内的这28名成员,是整个“惠鉴公文化研究会”的核心力量,应该是一个坚强有力、具有共识、团结一致的指挥中心。

二是研究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根据会长在“惠鉴公文化研究会指导群”主持召开的会议决定,指挥协调其它内设机构开展工作,负责组织开展祭祖、庆典、年会等活动。

秘书室设正副主任各1名,成员5名。秘书室中4名成员,各自联络对接协调宣传教育办、对内联络办、财务审计办、编研外联办、资源运营发展中心、技术支援中心、督查考核人事办这7个内设机构的1至2个。秘书室的副主任带另外1名成员,专门负责管理“惠鉴公文化研究会指导群”,负责秘书室的方案起草、通知拟发、会议纪要整理等工作。秘书室主任,负责秘书室的全面工作,直接对秘书长和会长负责。

五、关于设置副会长和分管内设机构的建议

“惠鉴公文化研究会”内设以上8个工作机构,各司其职,基本上涵盖了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特别的是作为一个以编研家谱为主要任务的宗亲成员团体,所应该完成而且也能够开展的相关业务工作内容。建议副会长人数不宜过多,5名为宜。具体分工如下:

会长1名,负责全面工作。

常务副会长1名,全面协助会长工作。

1名副会长专门分管编研外联办。编研外联办的工作是主业。

其他3名副会长各分管宣传教育办、对内联络办、财务审计办、资源运营发展中心、技术支援中心、督查考核人事办这6个内设机构中的某2个。

秘书长1名,专门分管秘书室。秘书室是中枢神经。

一个社会组织要有效地运转起来,是有很多事需要协调和落实的,仅凭某几个或少数的二三十个人,是做不好的。因为大家都是凭宗族感情自愿加入,且都有自己的工作业务和家庭事务要处理,精力肯定不会很多的。怎么办?只有把繁杂的家族文化建设工作,分解到很多的宗亲肩上,在其能力、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范围内,他(她)才可能完成任务,否则,超出他(她)的能力和时间精力范围,即使批评他(她),也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我们所有宗亲都应该形成“分解、共担、能干”的共识,督查考核人事办在发现、引导、使用、培养后继人才时,要着重从年轻一代中去考察,要形成一支想干、愿干、能干的宗亲人才队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