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之称便包括了礼仪,而礼仪之中重要的是别人的姓氏。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一开始姓氏是为了避免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血缘关系而导致近亲结婚。到了后来,姓氏则代表了一个人的地位高低。上古时期,中华大地有八个著名的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而其中的姬姓则是周文王一脉,在周代是最为尊贵的姓。而姬姓后来也变为了其他很多的姓。在西周分封制之下,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诸侯都是以国为姓,而远一点的则继续以姬为姓,来表示自身的正统性。
到后来的汉王朝的刘氏,更是有刘备的“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个时代是很将讲究门第的。到了东汉末年时期,袁绍自诩的四世三公便是门第的重要体现。
到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中国门阀的巅峰。这个时候实施的九品中正制,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而选拔的人都是地方门阀士族,那么他们都是以自己家族的利益为先,便是不断推荐自家的子孙。《晋书·郑袤传子默附传》曰:“初,(晋武)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
晋以后批评选举专重家世之弊者不断。到了南朝时期,混乱的政治对于世家大族来说便是毁灭性的打击,诸如刘裕之流为了打击门阀士族,加强皇权便大量启用寒门庶族。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开始实行,普通人开始有机会直接做官,这对于门阀制度是一大打击。唐代武周时期,《氏族志》的修订对于门阀士族来了毁灭性的大家,于是中国的门阀士族开始走向没落。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虽然门阀士族衰落了,但是姓氏文化便传承下来了,历代皇帝会对有贡献的臣子进行赐姓。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郑成功。人们以自己的姓氏为荣耀,开始抱团取暖,故而开始形成宗族,有了宗族之后更是有了祠堂。